top of page

筆的聯想

  • Writer: 紫桂 Purple Laurel
    紫桂 Purple Laurel
  • Jul 21, 2018
  • 6 min read

Updated: Sep 20, 2018


Wix Photo

毛筆乃中國 「文房四寶」之一。相傳戰國時秦將蒙恬南征伐楚,途經現時安徽省宣城、涇縣一帶,以優質兔毫造出秦筆。隨著時間過去,不斷改良。現時一般的毛筆大概可分為書、畫兩大類,分別用於書法和水墨畫。由於用途不同,製造時用上不同動物的毛,例如鼠、兔、羊(紫毫)、黃鼠狼、馬、豹等,以單一種或不同的比例混合製成,例如「七紫三羊」。也有生意人覷準父母愛子女的心態,以新生嬰兒第一次剪髮的頭髮造成「胎毛筆」,以作紀念。以前小學時抄書會用羊毛小楷;臨摹字帖則用羊毛大楷。農曆新年時,攤檔寫春聯的叔叔則會用上聯筆,而髹漆師傅用的排筆,則是由多枝毛筆合併而成的工具。


隨著時間、地域的變遷,筆又演變成羽毛、圓珠筆(原子筆)、鋼筆(墨水筆)、畫幼線的繪圖針筆、鉛筆、木顏色筆、顏色水筆、螢光筆、寫黑板的粉筆、寫白磁板可抹的絨頭筆、寫紙盒、木箱的絨頭筆、繪畫西洋畫的炭條、粉彩筆、水彩筆、廣告彩畫筆與油畫筆……琳瑯滿目,花多眼亂。具規模的文具公司,單是筆的部分,已經可以令人大開眼界!而買專門的筆,則要光顧專門店了。


長大後,學習國畫時,接觸過繪畫水墨畫專用的多種毛筆,如圭筆、衣紋筆、山水、白雲、蘭竹筆等等,有些還有大、中、小三種尺碼,因應字、畫或以工筆、寫意繪畫的內容選用。毛筆多數軟而有彈性,看慣較軟的筆種,看見前輩的山馬筆的剛勁線條,驚為天人,也曾買回來試用。然後發覺,用好筆未必能好字的道理。


由筆聯想到紙和造紙術。十多年前到國內旅遊,當地導遊在旅遊車上都愛問:「中國 ( 故意略去古代二字 ) 四大發明是甚麼?」答案當然不會是正經八百的「火藥、指南針、造紙和活字印刷」,有經驗的團友都知道是搞笑版的「粥、粉、麵、飯」。導遊只是搞搞氣氛,聊博團友一粲,以方便他們推銷昂貴的自費項目而矣。而「文房四寶」,則泛指紙、筆、墨、硯,各自有馳名的產地,而歷代的組成略有不同,但大致是安徽涇縣宣城的「宣紙」、古屬湖州管轄的浙江天興縣善璉鎮所產的「湖筆」或安徽宣城縣所產的「宣筆」、安徽歙縣的「徽墨」與廣東肇慶(古稱端州)端溪的「端硯」或安徽歙縣的「歙硯」。上天好像特別眷顧安徽省,如果我是喜歡書畫的古代文人,大概要移居安徽省,好好親近省內的「文房四寶」!


多年前到國內旅遊時,在景點外見到有商販以呎來長大筆,蘸水在地面寫大字。細看之下,筆前端是海棉所造。見其有趣,便買了兩枝。返港後,讓學童在籃球場地面試用,作環保書法練習。他們甚為雀躍,興奮地排隊嘗試。內地另有商販賣的是可以普通毛筆蘸水,於其上寫字練書法的特別灰色「紙張」,顯現水寫字體。水迅速揮發後,可環保重用,適宜作練習之用,而且不會像「書聖」王羲之一般,弄到池水盡墨。


中國字講求「筆順」,在各種日益方便的中文輸入法衝擊下,新一代學童很多時對筆順不甚了了。寫完的字筆劃是對了,但筆順卻是錯的。中文老師要把關,著實任重道遠啊!也有家長抗拒子女練習毛筆字,向學校反映,認為在這個時代,毛筆字是沒有用兼且浪費時間的,這見解是對是錯,真是見仁見智。在中學時,曾被老師罰用「三色筆」罰抄,即是每一筆劃要換一次紅、藍、綠或黑的原子筆,第一個想得出這方法罰學生的老師,頗有創意,卻不大人道。

用毛筆如用劍,普通人拿著好筆,未必能寫出好字,就像普通人拿著寶劍,也不會突然變成劍術高手。當然,書法高手用上好筆,就更能得心應手,鐵畫銀鉤,力透紙背,相得益彰。劍術名家未必需要用名劍施展劍術;表演書法者,有用手指、手、舌頭、頭髮、巨筆、地拖書寫大字,仍然字體勁秀,令人大開眼界。


也有不是寫字、繪畫的筆,例如三行師傅的拆卸工具「鐵筆」,這名詞亦可用作暗諷撬人牆腳(搶人女友)的「專家」。燒味時塗蜜糖、油漆師傅髹油用的排筆、發出激光用作指示的「雷射筆」、遮蓋錯誤的塗改液筆和做手工的漿糊筆或是傳媒、間諜、臥底用的錄音筆,也是另類的筆。至於女士各種化妝用的眉筆、眼線筆、遮瑕筆、唇線筆、暗瘡筆……更看得人眼花瞭亂。


學生時代買筆,很多時是「貪得意」,選其筆身表面顏色圖案、頂部的有趣裝飾及設計,以卡通、故事、電影人物較受小朋友歡迎。成年人多數會看實際的用途和要求書寫暢順及考慮品牌,但有時也有例外。好像超齡筆者到奧地利旅遊時,參觀Swarovski(施華洛世奇)的展銷中心,就「貪得意」買了四枝原子筆作送禮自用。每枝「水晶筆」透明的上半部,均內藏過百粒水晶。書寫時筆桿搖曳,反射光線,閃爍生輝。想像中,這種筆最適宜是給明星替粉絲簽名之用,以配合星光燦爛的情景。


上世紀中葉,香港的男士很多都在恤衫袋插上一枝原子筆或墨水筆。流行的牌子有 Parker(派克), Cross(高仕), Mont Blanc(萬寶龍)等。愛國人士和學生,會選用國產的英雄。到現在,名筆已成老闆級型辦公桌上的必備裝飾,配個原廠或高端氣派筆座,簽發大額支票和重要合約時,倍添氣勢。品味一族則會如集郵或儲名表一般,搜集名筆,以作欣賞或等待升值。


和筆有關的名稱、詞彙甚多,寫作的人很多時刊登時不用真名,而喜用「筆名」。寫得好會是文壇「勁筆」,能「妙筆生花」,自然文章有價。寫出妙趣的,可稱為「神來之筆」。《神筆》也是筆者年幼時看過的漫畫系列之一。 刊物的重要作者會是「主筆」;替人代寫就是「代筆」。開個並無特別主題的專欄,可稱之為「隨筆」;開始寫作叫「動筆」、 「下筆」或「落筆」;作品寫得不好之處,被稱為「敗筆」。不再寫作叫「封筆」;最慘的是遺書下款的「絕筆」。電子儀器未盛行時,記者、秘書、大學生們,都要有他人口講,自己 「筆錄」的本領。新的毛筆要浸水「開筆」才用;幼童初次上學也有「開筆禮」。以前印試卷,老師都以「針筆」將考試題目的文字、圖形(針筆沒有筆芯或墨水,只是將字位置的蠟刮穿,讓油墨通過。)畫在藍色的蠟紙上,讓校工印刷試卷。考試時間完結,老師會叫「停筆」。


「文人之筆,如武士之劍」,威力不可小覷。杜甫 《寄李太白二十韵》有云:「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對無恥之徒,大可「口誅筆乏」,毋需「筆下留情」。古時的史官更有提筆直書,寧死不屈的氣節。據《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五年,崔杼弄權,設計殺害齊莊公。齊國的太史直書『崔杼弑其君』。崔杼命令太史更改,不要寫得太露骨,太史堅持不改,结果被殺。崔杼又命其弟為太史,但其弟還是不肯改用「曲筆」,又被殺死。 後來又換了另一个弟弟為太史,還是不願意改,最後崔杼只得妥協。


至於原諒他人或追不到的爛賬,只能「一筆勾銷」。賬目的單位也俗稱「筆」,「一筆胡塗賬」就是例子。棄文從武,當兵衛國,就是「投筆從戎」。

書法高手,「意在筆先」,自可「筆走龍蛇」,寫出行、草、篆、隸、楷各種書體。誠然,只有小數人能夠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張旭的狂草、鄭燮(板橋)的六分半書、宋徽宗的瘦金體等,能卓然成家,自成一體。


中國自古有書畫同源之說,許多書法高手也是傑出國畫家。歷代不少才子,如唐寅(伯虎)、蘇軾、鄭燮(板橋)、米芾等,均書畫兼擅,造詣湛深,故畫國畫又稱作寫畫。其中,鄭板橋是詩、書、畫的高手,故被稱為「三絕」。現在電腦流行細明體、克體之類字體,加上各種毋須書寫的輸入法,喜愛、懂得欣賞書法的人,日漸減少,情況堪憂,粗俗的形容,就是「冇眼睇」。


成名作家自然豬籠入水,版稅收入不菲。但如果要靠寫文章糊口,可戲稱「筆(不)務正業」。普通文章閱讀後如過眼雲煙,自難要求讀者看後「筆」生難忘。噢,是畢生難忘才對!幸好筆者乃無名小卒,並無編輯催稿壓力。欣逢靈感一到,興之所至,寫的只是遊戲文章。但是能夠與大家分享,滿足感卻已非筆墨所能形容!

Commentaires


© 2023  No content and photographs can be reproduced without written consent by the artist, 

    writer and photographer. For comment, collaboration, purchase, enquiry and information,

    please e-mail to novelwriter@hotmail.com  Thank you.

© 2023  版權所有,所有本網頁內容,文字及照片,未經作者授權,嚴禁任何形式之電子或實體翻印、

    轉載。如 蒙惠賜寶貴意見、合作、購買、聯絡與查詢,請電郵至  novelwriter@hotmail.com,謝謝。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