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漫談廁文化

  • Writer: 紫桂 Purple Laurel
    紫桂 Purple Laurel
  • Aug 22, 2018
  • 11 min read

       臨此陣,哪怕霸王好漢,仍須下馬低頭;   入斯門,即使貴婦香妃,也要除裙解帶。


是甚麼場所會用上這副既有霸氣,又香豔旖旎的對聯呢?其實,本文標題已提供了答案。對聯形容頗為貼切,無論英雄偉人、絕色佳麗、市井之徒,都有此生理需要。即使影壇純情女神,去到山頭野嶺拍攝外景,急不及待之時,恐怕都要放下型像包袱,請助理或經理人代為「把風」,利用草叢之間的虛擬廁所,以解燃眉之急。


科學家常常研究人體極限,不吃、不喝、不睡,究竟可以支持多久?人的耐力和意志力是驚人的,在危急情況下,捱幾天飢渴沒有問題,就像泰國的野豬少年足球隊被困洞穴一般。但如果人有三急,就像孔夫子看見「八佾舞於亭,此可忍,孰不可忍也」。因為百忍成金,不會成為事實,卻可能引致腎炎、便秘,後果極為嚴重。反之,若解決之時,環境合適,暢通無阻,放下心頭大石,誠是人生一大快事!


以前的廁所只分男女,現在進展到有男、女、跨性別、傷健、家庭等種類,而面積則由飛機的幾平方呎大小,至酒店房間設有坐廁、花灑浴、浸浴設備、保暖燈、溫熱毛巾架、電動升降浴簾的逾百呎的洗手間不等,設施也日新月異。


我並非傷健人士,但最初兩次乘搭遊輪,均獲分配傷健艙房。其中的廁所面積約百呎,門比正常闊大,相信是要方便輪椅出入之故。但有些遊輪的圓形淋浴空間,採用硬「趟」門設計,直徑細小,冷眼旁觀遊輪上各大餐廳內的食客,不少體形龐大,根本擠不進去,不知他們如何淋浴?


現時商場和公共場所的廁所,不少以曲折入口的設計,取代了大門,減少了因為接觸門把手而傳染病菌的機會,還設有動作感應的自動出抹手紙機、潔手液機,吹風乾手機等。加拿大有些公廁,更設有用過針筒注射器收集箱和避孕套販賣機。


至於世界上高級酒店或私人住宅,廁所設施完善的,更會在坐廁旁另設有狀如坐廁的坐浴桶Bidet,供如廁後,局部清洗身體之用,當然也有些會裝設中國遊客到日本搶購的多功能坐廁板和 Bidet 合併的馬桶板座。先進型號可以提供溫暖水沖洗、吹乾、電熱座位、音樂和夜間燈光,功能更勝一般房車座位。


歐洲酒店廁所不少設有 Bidet

若論曾經見過的特色廁所,不得不提當年香港「金至尊」展銷中心的黃金坐廁,以2005年當時市值四千八百萬美元計,這金馬桶價值逾三億七千萬港元。它曾經成為旅行團熱門景點之一,並入選某英文電視節目世界十大豪華廁所之一。如果約在十年前,四百萬港元的香港小型住宅單位在銷售廣告內被稱為「窮人恩物」;這黃金馬桶大概可以說是「土豪至愛」了。


2005年香港時值逾三億七千萬港元的金馬桶

到香港尖沙咀半島酒店下午茶時,曾慕名前往樓上的男廁,背向維港的尿兜旁邊採用落地玻璃的設計,讓客人小解時,可兼享海景和維港在我腳下的氣勢。真正的無敵海景廁所,則要數好像皇家加勒比遊輪海洋探險者號上其中一間廁所,落地窗旁,180度海景,一覽無遺。


遊輪洗手間落地窗的無敵海景

溫哥華市中心某西餐廳的透明廁所,關上後,原本透明的夾層玻璃門內會出現霧氣,變成不透明。如內進大解,還需點勇氣,如廁者會不會擔心在重要時刻,夾層內煙消雲散,以致纖毫畢現?但比起旅遊勝地峇里島上名副其實的真正完全透明玻璃門公廁,尚算有隱約矇矓的美感。

而且,相對起日本電視節目提及國內有些無門廁格或踎廁的「君子坦蕩蕩」,彼此兵戎相見,就算不了甚麼。


日本電視節目上提及中國某些開放式公廁的情景

將透明概念更進一步的,要推湖南石燕湖景區某寺廟,不知是否貫徹出家人「四大皆空」的理念,廟後設有上下周圍近360度全方位的透明廁所,如廁時可以同時欣賞風景,真是「江山如此多嬌」!


電視報道中湖南石燕湖景區某寺廟後全透明廁所

喜愛旅遊的人都會發覺,近年酒店、賓館的廁所、浴室,均喜歡用玻璃間隔。究竟是甚麼原因呢?根據業內人士解釋,原來大有學問。用玻璃間隔比起其他大多數建材,要再加上瓷磚、石材防水,都節省厚度和成本,而通透感令房間實際上和視覺上都寬闊些,也更具時尚氣派。如手工乎合標準,既防水又易清潔,還方便房務員或高層檢視房間清潔狀況,兼可節省能源。客人睡覺、休息,多數會關掉浴室燈光。日間使用浴廁,多數毋須開燈;晚上,則可借助廳房燈光。對於夫婦和情侶,可能會增加浪漫情趣;對於新相識、一夜情或某些人士,可以在自己如廁或沐浴時,目睹、監察或防止被其他人查看私人物品或者乘機偷走財物。相對而言,對普通朋友、家庭式、同事或某些宗教信眾來說,一覽無餘的玻璃間隔,就未必適合了。所以,最好在訂房時,查問清楚,以免尷尬或要臨時更換房間或酒店。有些採用玻璃間隔的高級酒店,則附設有巨幅電動升降或左右移動浴簾,客人可任意控制升降開關,以免春光乍洩。至於大解時的不雅聲音,較高級的公共場所廁所很多都會播放輕音樂,以掩蓋大解時放出的激烈聲響,如果沒有音樂,可以手機程式代勞,避免尷尬。


旅遊去廁所,最能體驗當地文化與風土人情。我到歐洲旅遊時,參觀奧地利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它的廁所鏡上,鑲嵌了大大小小的水晶,小瀑布式自動感應水龍頭,出水時泛著藍光,充滿科幻感。


奧地利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的廁所鏡上鑲有水晶

廁所衛生問題,最惹人關注。幾年前曾經在溫哥華市中心街上,見過一個不銹鋼自潔廁所,每次用完都會自動沖洗消毒,以確保衛生。但可惜該廁所現時已不知所終。


溫哥華不銹鋼自潔廁所

十多年前去中國,有些茅廁,建於魚塘之上,實為有機養殖的極致。閣下敢不敢吃該魚塘飼養的魚兒,又當別論。而當時想找公共廁所,是不需問路的,只要「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就可找到公廁。因為臭味濃郁,如廁時需要強忍著呼吸,速戰速決,盡快逃離現場。記得萬里長城居庸關附近公廁內,有一長數十呎,闊約七、八吋,一條窄坑的開口,可見下面離十多呎地面的穢物。如果手機、相機、錢包、眼鏡不幸跌落其中,真是不堪設想。


以前,不論中、港,一般中國人經營的餐廳、酒樓,餐房儘管廳堂裝修得堂皇華麗,但洗手間的設施和衛生卻強差人意,大有改善空間。幸好近年,國內旅遊景點和城市的廁所,衛生已大幅改善。多數洗手間更張貼有鼓勵使用者關注衛生的標語和告示,有些景點廁所更設有星級評選。


在國內旅遊,曾經見過表演場地,甚至進展至男廁內每個尿兜上各自有一個 LCD小屏幕,直播外面正在進行的表演,令觀眾小解時,也不會錯過外面的精彩節目,真是個貼心的設計。香港某商場也有類似設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先後在2015年4月和2017年11月,兩次強調推動「廁所革命」。不論景區、城市、農村,均展開大規模興建和改造廁所運動。國家旅遊局近日宣佈與高德地圖合作,推出「全國全域旅遊全息信息服務系統」,當中提供了共50萬個廁所數據,方便按圖索驥。某些經過改進或新建的廁所,被遊客認為可與藝術館或星級酒店大堂媲美。過份豪華的程度,引起國家旅遊局局長關注,表示廁所建設要就地取材,不奢華鋪張,重點是方便耐用。

現時,香港快餐店和一般餐廳的洗手間衛生情況,仍亟待改善。但至少,東南亞和北美洲的公廁是免費的。美國高速公路的休息站,除了免費咖啡,有些更附有巨型廁所,以方便長途車司機和遊客。內裡供大解用的廁格較多,而長達數十呎的數十個尿兜,排成一列,頗為壯觀。而為了防止諾沃克病毒及其他傳染病,不少郵輪要求客人進入餐廳用膳前,要以消毒液清潔雙手,新的遊輪更有洗手專區,有船員指示食客,先洗手才可用膳。


海洋量子號遊輪上的弧形洗手專區

美國、加拿大的建築地盤或舉行露天節日活動時,現場則通常設有電話亭大小的塑膠或玻璃纖維流動廁所,歡迎不懼骯髒或異味的人使用。歐洲多數公共廁所則要收費半至一歐羅。貼心導遊會提醒遊客,如想「免費」如廁,則可光顧麥當奴、星巴克等餐廳或咖啡店,或設有顧客專用免費廁所的商店。相比之下,使用中國景區廁所費用全免,確是遊客福音。歐洲酒店和舊式郵輪廁浴內都有一條如平安鐘用途的救命繩。據導遊說,因天氣關係,以前歐洲人不常沐浴,如因為偶然沐浴而引致身體不適,便可拉繩求救,但如無事故,則切勿亂拉!


日本廁所多數有展示清潔員工的姓名照片,以示問責。如果清潔狀況欠佳,也知是誰失職。香港則公共場所的廁所門後,現在也可以見到清潔員填寫清潔時間和上司複核的時間表。曾經去過多個國際機場,相比之下,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的廁所,設施衛生水準甚佳。見微知著,怪不得該機場連年獲獎。韓國和多個國家的女廁所清潔員,毋需清場,便可進入男廁清潔。如男士正在小解,要有處變不驚的心理準備。反正,歐洲有地方在市內設有專供男士使用,面向中央、背向群眾的露天小便設施。


香港夜總會、高級酒店設有服務員 -「所長」,提供遞毛巾、擦西裝、多謝、開門等服務。有些廁所還在洗手盤旁邊設有銀盤,盛放和展示收到的小費。所長有沒有放上大額鈔票以便構成付費壓力和做假,就不得而知了。客人如廁後,給小費的數額也是娛樂記者的八卦目標。曾經有八卦周刊專題採訪「所長」,撰文臚列城中富豪、名媛、明星、高官給予貼士的數目。慷慨、吝嗇的「私隱」,遂演變成升斗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


香港幾乎所有廁所都有廁紙供應,但有等缺德人士會整卷取走。為免損失,近年的廁紙座設計有膠殼遮蓋或鎖住,有些甚至每次只能拉出數格。但網上有人傳授慳錢之道,教人每次使用公眾廁所,坐下如廁時,順道拉出一百數十呎,帶回家中使用。此舉筆者未敢苟同,萬一該廁所的廁紙,早於清潔員更換補充就用罄,將會對其他使用者構成極度不便。有些商場索性在廁格外的地方,安裝一個大卷廁紙座,讓人在眾目睽睽下取用後,才進入個別廁格,以收監察之效,避免濫取。要數終極解決沒有廁紙方法的代表,要數聞名的日本博多豚骨拉麵店「一蘭」。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店,以廁所內廁紙座之多,成為網絡熱話。它在 Twitter 的照片,可資證明。他們聲言:「我們有自信 ( 捲筒衛生紙 ) 沒有用光的一天。」其中1間分店廁所內,就設置了28個捲筒衛生紙座,而且工作人員每小時更會加以巡視,並予以補充。


一蘭Twitter上設有二十多個衛生紙座的壯觀場面

不僅如此,如果撕開貼在廁所牆上的即使廁紙用罄告示,後面更暗藏著祕密武器 - 大約一次用量的緊急用衛生紙。儘管大家忘不了南京大屠殺,卻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心思細密和讓顧客驚喜的玩味。


現時,多數廁所再沒有抹手紙供應,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形式的吹風乾手機。此舉可以節省製造抹手紙消耗的樹木,既環保、又省錢,兩者兼得。馬桶坐墊紙,則漸漸變成只餘飛機上或高級場所內的廁所,才有供應。不過,聽說有某些飛機乘客發揮創意,以之作為面膜,甚或套在頸上,用作口水堅或餐巾,為空中小姐或空中少爺在繁忙工作中,提供了茶餘飯後的笑料和寫作職業生涯書本的內容!正確使用方法,不妨參考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的指引,不但中英對照,而且圖文並茂。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資料

除了殮房、屠房,廁所恐怕是最令人作嘔的地方。進入廁格後,發現大量未沖去的排洩物兼沒有廁紙,是大家都曾經歷的噩夢,令人反胃。此外,便急時衝進廁格,才發覺坐廁板上留有泥濘的鞋印,令人真想急 call 鑑證科來捉拿沒有公德心的罪犯。聽過清潔阿嬸投訴,有人將糞便如花生醬般塗抹在廁格內各處的缺德行為,以後對花生醬也產生恐懼。所以用廁所要注意公德和衛生;取廁紙要適量;坐廁請勿作踎廁使用;用後沖洗乾淨。將心比己,大家都想用廁所時是清潔乾淨的。也見識過有公廁淪為背包客及露宿者的洗浴場。怪不得有些嬌生慣養的人,寧死不「屈就」使用公廁,要強忍回家或酒店才去如廁。除了衛生狀況,也有顏色驚嚇的廁所,不久前到訪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二樓的廁所,全面採用前衛紅彤彤的設計的構思,你又是否受得了?


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二樓的紅色廁所,感覺是前衛藝術還是血腥暴力?

為方便使用者分辨男、女廁,平面設計師會使出渾身解數,別出心裁,故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發現廁所 Logo 的特色藝術設計。例如以禮帽、士的、鬍子、裙、高跟鞋、嘴唇、霸王、貴妃等極富象徵性的各種形像,置於門上或廁所出入口處,務求令人有三急者,即使不懂當地語言,也可按圖索驥,不會臨急之際,誤入歧途,被視為色狼,或無辜被控遊蕩罪。


昆明宜良兆豐飯店的茅房,以不同性別民族服裝人像表示男女廁

西雅圖小商場內的馬賽克廁所圖像設計,很有特色

至於有些攪笑版本,以「茅躉」代表男士,「豬扒」代表女士,員工廁所則以「內有蛇王友」標示,令人懷疑究竟是老闆的幽默感,還是對下屬的警告?不知內急員工敢不敢「對號入座」?


搞笑版廁所標誌 不知員工敢不敢「對號入座」?

廁所本難登大雅之堂,卻偏有藝術家將之提升至藝術層次,好像近代貼滿美元的座廁。


貼滿美元的座廁藝術品

其實早在1917年,美籍法裔概念藝術大師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以一個在紐約五金連鎖店購買的貝德福郡型(Bedfordshire)陶瓷尿兜,將其命名為「噴泉」,並署名「R. Mutt 1917」(R·馬特,1917年作)的簽名字樣,創作了名為《Fountain》《噴泉》的作品。杜象趁著獨立藝術家協會計劃在紐約中央大廈舉辦第一場藝術展覽時,把這件作品提交給協會,作為挑釁。因為當時協會曾在規章中提到藝術家只要繳交費用後,便會同意任何作品於展覽上展示,但是理事會最終仍拒絕《噴泉》向公眾展出。


原始作品不久之後遺失,但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觀念,開啟了嶄新的藝術創作大門,而杜象則成為了主張反理性、反邏輯和反藝術概念、挑戰傳統文化和形式美學的達達主義大師。此後至1964年間,杜象曾經接受委託,總共製作了17個不同設計的《噴泉》複製品。不過,這些複製品大多並非真正的完全複製,而是嘗試重新仿製原始作品。後來,這些複製品相繼在世界各大博物館或美術館中展示,成為各大美術館的珍藏,其中包括費城藝術博物館和以色列博物館。


杜象1917年創作的《Fountain》

當代藝術家也不會錯過廁所這個好題材,美國女藝術家 Illma Gore 近日接受美國版「米蘭站」Tradesy 的邀請,以 LV 名牌手袋創造一個馬桶,為 Tradesy 作宣傳。她選取了24個 Louis Vuitton 不同款式的手袋和一個價值 3000美元的行李箱,總值15,000美元,然後用了 3個月的時間分解、重組,製作成一個可以沖水使用的馬桶。如果你是「名牌控」,又對這個馬桶有興趣,只要準備10萬美元,便可以據為己有。至於買家以之作為藝術品欣賞,抑或是安裝於豪宅浴室內使用,真正悉隨尊「便」!


Tradesy委託美國女藝術家Illma Gore以名牌手袋打造的坐廁

有關廁所的趣談,據以前來自越南的同事說,越共攻入越南,因為以前從未見過坐廁,竟以為是洗碗盆,所以用以洗魚,魚卻游進下水道消失了。真是信不信由你!廁所是電視劇和電影中愛用的場景。辦公室的女廁,是講是非的場所,多少反映了現實。但現實中,講是非和秘聞前要檢查清楚,確定所有廁格內均無人正在「辦公」。否則,隔牆有耳,講上司壞話卻被上司親耳聽到,後果不堪設想。酒店、宴會和餐廳的廁所,很多時是大婆和小三與黑社會大哥、打手、臥底等過招和角力的地方。


另一個廁所的用途,傳聞在飛機上發生就聽得多,但恰巧被記者捕獲,而有圖有真「相」和錄音的,可算是前香港無線電視藝員林芊妤(洋名 Coffee)的「殘廁 Gathering」事件了。一男一女究竟在傷健人士專用廁所內做甚麼?箇中真相,真是《老夫子》漫畫標題 -「耐人尋味」。只有當事人才知內裡乾坤,但肯定別有一番風味。Coffee事後知名度大幅提升,專注私人瑜珈教練事業,據聞已賺到第一桶金,最近更懷孕結婚,真是英「雌」莫問出處。


本文乃遊戲文章,聊博讀者一粲。本文以對聯始,亦謹以網上流傳相關對聯作結,讓大家運用一下豐富的想像力,究竟這是甚麼情景?

        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機密文件;   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

Commentaires


© 2023  No content and photographs can be reproduced without written consent by the artist, 

    writer and photographer. For comment, collaboration, purchase, enquiry and information,

    please e-mail to novelwriter@hotmail.com  Thank you.

© 2023  版權所有,所有本網頁內容,文字及照片,未經作者授權,嚴禁任何形式之電子或實體翻印、

    轉載。如 蒙惠賜寶貴意見、合作、購買、聯絡與查詢,請電郵至  novelwriter@hotmail.com,謝謝。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