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凶間
- 紫桂 Purple Laurel
- Nov 30, 2021
- 2 min read
Updated: Jan 5, 2022
本文曾刊載於 2021-11-22《明報》加西版 無心的約會 專欄

2019 年11月,威尼斯八成面積被水淹。近日,卑詩省多處因「大氣河流」造成泛濫、泥石流和傷亡,數十萬戶停電和城鎮居民被迫疏散,要出動軍隊救災;歐洲環境保護署宣稱空氣污染懸浮粒子每年造成逾三十萬歐洲人早死;埃及罕有風暴引致平時乾旱地區泛濫並將大量蝎子吹送到阿斯旺,500 多人被咬傷和 3 人死亡。該等事件反映了環境污染引致極端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迫在眉睫。
讀小學時就聽過荷蘭國土比海平面低,小孩以手指阻截堤壩漏水的虛構故事,印象深刻。恕我杞人憂天,在大溫哥華區內居住了二十多年,輾轉居住過溫哥華、本那比和高貴林,唯獨未住過列治文,因為知道列治文土地由菲莎河下游泥土沖積而成。有傳由於地下水位高,列治文獨立屋沒有土庫。
據報如果地球氣溫上升攝氏 2 度,所有珊瑚將會消失,而極地氣溫更會上升 7 度,引致冰層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關注氣候組織 Climate Central 指出,地球氣溫上升三度,全球沿海岸線低窪地區都會被水淹,潮漲時或會淹沒目前超過 8 億人生活的陸地。包括列治文、溫哥華、上海、邁亞密、馬爾代夫、香港沿海地區均被水淹,海岸線退至中環香港匯豐銀行總行附近。不知該總行設計師 Norman Foster 是否有先見之明,將之設計成可拆卸搬遷重建的建築?聯合國氣候峰會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同意採取減排措施,希望將地球氣溫上升限制為1.5 度,算是個好開始。
加拿大作為石油生產國,輸油管問題備受爭議,如何取得平衡,是個艱難課題。但水浸眼眉,環境保護已是刻不容緩,世上人人有責。力所能及,大家應坐言起行,盡量利用潔淨能源、環保回收、低碳飲食…… 如不作為,除自作自受外,後代子孫也要承擔惡果。我們這群地球過客,盡力而為吧!
Opmerki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