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創作
- 紫桂 Purple Laurel
- Jun 30, 2022
- 2 min read
本文曾刊載於 2022-05-04《明報》加西版 無心的約會 專欄

新聞報導原以客觀翔實為貴,惜因政治、金錢、利益關係,大多已偏離中立,演變成龐大的創作事業。由防疫政策以至俄烏之戰,大家均會發現新聞報導兩極化,看得人頭昏眼花,不知孰真孰假?唯一好處就是現今紙媒、網媒、視頻、廣播、電視,選擇眾多,大可就著自己喜好、信念對號入座,與同聲同氣的創作團隊圍爐取暖。到真相大白時,始知被騙。
新聞創作的內容既然未必真實,多數以誇張、煽情的手法為之,甚至加上聲淚俱下的演員和動人對白,增強說服力。模稄兩可的事情也就算了,但是有些情況,新聞創作者只為金主或信念服務,如果受眾不加分析,將資訊照單全收,真是信者得咎,甚至喪命。例如香港疫情中期報章、網上盛傳、強調疫苖有強烈的副作用造成注射率低,送樓、抽獎都未能扭轉情況,埋下之前感染、病亡人數狂升的種子。
除假新聞外還有選擇性和引導性報導。俄烏之戰,西方傳媒宣傳完勝俄羅斯。細看傳媒報導:烏境內有美國協作的生化實驗室、Bucha 平民被屠殺、SS21 - U 圓點導彈襲擊 Kramatorsk 火車站致數十人死亡、被俘俄軍被射膝部與烏戰俘被毆和剃頭、亞速營是英雄或是新納粹惡棍、俄境內 Belgorod 鎮貯油庫遭兩架烏軍 Mi-24 直升機摧毀等……是誰所為及真偽都是各執一詞的羅生門,究竟是自編自導自演抑或文過飾非?總有一方在說謊!
現代全方位戰爭包括科技戰、經濟戰、訊息戰、認知戰和輿論戰。控制傳媒得天下,所以革命也好,戰爭也好,能攻佔、控制傳媒是要務之一。欠缺分析力、輕信人言與易被唆擺的受眾最受歡迎。歷史科考試答題四部曲: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真正關心烏克蘭人民?請細心研判遠因、近因,誰是始作俑者?電影偵查謀殺案的推理橋段可以為誰是俄烏戰爭的幕後推手找出答案。誰是這次戰爭的最大得益者?誰最不想戰爭完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