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帶來的靈感
- 紫桂 Purple Laurel
- Jul 20, 2018
- 4 min read
Updated: Oct 26, 2018

騷人墨客多愁善感,觸覺敏銳,氣候的變化,就是靈感的泉源。春風乃其中的例子,更可連成詞語。如良師教學,可謂春風化雨;得意之時,如沐春風;失意之時,怪惱春風……善加利用,自可如古人一般,才思泉湧,信手拈來,便是佳句。除了數不清的側寫暗喻,例如以前香港小學中文課本內,大家耳熟能詳的唐代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和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還有很多傳誦千古的詩句,都可以直接見到春風的身影。
最經典的如唐代白居易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故事的《長恨歌》中: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物是人非的寂寞悲淒,與唐代詩仙李白所作《清平調》,(一作《清平調詞》)中: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描述楊貴妃的衣飾和容貌之美,形成鮮明對比。詩句中「露華濃」,也成就了化妝品牌的命名。 白居易除《長恨歌》外,他的《賦得古草原送別》中也有春風佳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除了白居易,詩仙李白也曾引用春風,如《春思》中擬人法的 :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和《宮中行樂詞八首》中: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可能春風特別容易勾起遊子思歸之情,就如盛唐的邊塞詩人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勾劃出離鄉別井,苦熬歲月的艱辛。
同樣在《春興》中,唐朝武元衡借春風以寄思鄉之情: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而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也引用春風。當時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詔進京時有感而作: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人表達的是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還是蘊涵着他想重返政治舞臺的慾望呢?他在《元日》,同樣用春風,卻表現出另一種心情: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蘇軾,則在《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中,表達時不我與,時光流逝的無奈:
「吳塞蒹葭空碧海,隋宫楊柳只金堤。
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
唐代賀知章的《詠柳》,則以春風比喻剪刀: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剪不斷,理還亂的還有愁緒,唐代韓愈《感春五首》《杏花村》:
「二月春風吹楊柳,吹亂心中幾多愁。料知此愁年年有,依舊相約風雨後。
杏花村里杏花酒,風雨聲中風雨樓。不見鴻雁傳書來,只見伊人淚長流。」
春風、楊柳的組合,也見於唐代韓滉的《晦日呈諸判官》:
「晦日新晴春色嬌,萬家攀折渡長橋。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詩人感情豐富,試看唐朝崔護《題都城南莊》的佳句: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景物依舊,人事全非的感嘆,表露無遺。
春風與花特別搭配投緣,如同樣是唐朝的楊凌《句》:
「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和唐代詩聖杜甫的《絕句漫興九首》中: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和他的《絕句漫興九首·其二》:
「手種桃花非無主,野老墻低還是傢。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同樣出自杜甫的春風詩句,尚有《絕句二首》中: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並非所有春風皆是傷春悲秋的,和大家分享以下幾首有正面思維的作品,例如宋代程致道的《過紅梅閣一首》: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綠樹見芳芽,花香引蝶戲。」
又如用以慶賀友人進士及第,唐朝趙嘏的作品《喜張濆及第》:
「九轉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雲軒。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失意時可意托春風,一朝得志,亦可如唐代孟郊两次落第後,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欣喜而作的《登科後》一詩,借春風抒懷: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事非、成敗、得失,都如過雲煙,就好像明朝楊慎的《臨江仙》所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看完這麼多有關春風的語句,它又會令你聯想起甚麼情景呢?趁著記憶猶新,以你喜愛的方式,提筆把它寫下來,與我分享吧!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