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歐洲遊記系列 七之(四) 北歐 5 國首都 8 天遊

  • Writer: 紫桂 Purple Laurel
    紫桂 Purple Laurel
  • Jan 5, 2020
  • 26 min read

Updated: Feb 27, 2023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德寧翰宮皇宮衛隊英姿

各位有沒有想過怎樣在 6 天之內,遊覽北歐 5 個國家的首都,而並非純粹坐遊輪般,只停在港口數小時,匆匆上岸參加重點遊的 excursion?我參加這個由香港出發的北歐 5 國首都 8 天 精選團,除去首尾兩天用於飛機航程上,中間只用 6 天,正好適合假期不多的人士,短時間內遊遍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挪威首都奧斯陸、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和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長話短說,立即出發……


第 1 天(2018 年 5 月 22 日於香港出發,香港日間氣溫約 28-33℃,天晴)

晚上9時前,於機場 D Zone 向領隊 Polly 報到。由香港乘搭瑞士航空客機飛赴瑞士蘇黎世,轉機至丹麥首都哥本哈根。Polly 原來是 2014 年我們參加西班牙、葡萄牙雙牙遊的領隊,真是山水有相逢!怪不得人說:「目前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第一程飛機需時 11 小時 21 分鐘,航程長達 10,051 公里。機上提供晚餐和早餐兩次餐飲服務。除了都有沙律、甜品和飲品外,晚餐熱盤是糖醋醬汁豬肉配茉莉香米飯;早餐的熱盤是香蔥炒蛋配菠菜、櫻桃蕃茄與馬鈴薯丁,味道尚算不錯。未降落瑞士蘇黎世,從機艙外望,已可看見綠油油的美景,怪不得很多人都認為瑞士是最美麗的國家。轉機時間緊迫,領隊提醒大家落機前先去廁所,不可在機場時才去,以免錯過航班。即使如此,因為要費時再經過安檢,我們差不多是最後一批登機的乘客。


第 2 天(2018 年 5 月 23 日,哥本哈根日間氣溫約 18-24℃,天晴)


由瑞士經過 1 小時半的機程,早上九時多,我們便抵達天氣晴朗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 Copenhagen, Denmark ) 。哥本哈根的意思是商人的港口,在 12 世紀時建立,是文藝復興晚期與洛可可風格建築的寶庫。據領隊說:丹麥是全球最快樂 ( 不是不丹或者冰島麼?) 及最宜居的國家,是個沒有乞丐的國度。近年因難民湧入,治安變差,領隊提醒各位團友在各景點要小心財物。丹麥社會福利甚佳,人均每周工作 37.5 小時。工作滿1年,便可享有 5 星期有薪假期,但高福利自然需要高稅率去維持。丹麥面積約等於 39 個香港大,由 406 個島組成,人口只有 5 百多萬,而1丹麥克朗約等於 1. 2 港元。國內因海上經貿而建有很多運河。提起丹麥,令人想起嘉士伯啤酒、藍罐曲奇、丹麥光雞、美人魚、安徒生童話和港產前任皇妃文雅麗……


登上旅遊車,經約 45 分鐘車程,前赴費用 45 歐羅的第一個自費項目 - 費德烈城堡

( Frederiksborg Slot ),我們跟隨會說粵語的當地導遊內進參觀。( 很多人都說北歐物價頗高,本篇遊記特別列出部份消費價目,以供大家參考比較。)它被譽為丹麥最美麗的城堡,是有「建築國王」之稱的克里斯汀四世下令建成。原有城堡建於 1560 年,1859 年遭火災焚毀。於 1885 年,由嘉士伯企業斥資重建。城堡現時已改為國家歷史博物館,開放給遊客參觀。城堡由兩座主要建築物及人工湖上的橋樑相連而成,氣勢雄偉。當中的「皇家教堂」,是皇室傳統加冕的地方,也是港產前任皇妃文雅麗當時大婚的地方。雖然她離婚後再婚又離婚,仍是個傳奇人物。除了因為她喜愛中國食物,令丹麥多了不少中餐館外,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丹麥很多學校,還設有學習普通話的課程呢!


費德烈城堡內華麗的皇家教堂

導遊帶領我們參觀的只是城堡的一少部份,除皇家教堂外,其餘地方比較樸實,沒有凡爾賽宮的奢華。

費德烈城堡外觀

城堡正門附近遊客爭相留影,但是稍遠的人工湖和橋樑與城堡外觀,卻帶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護城河旁城牆上的設計和雕塑頗具特色,讓城牆變成戶外雕塑藝術展覽廳。


護城河旁城牆城牆變成戶外雕塑藝術展覽廳

參觀完畢,驅車回到哥本哈根繁盛市區的市政廳。紅磚外牆的市政廳沒有甚麼特別,反而旁邊的童話大師安徒生銅像 ( Andersen Status ),就成為遊客爭相拍攝的對像。安徒生寫的童話家喻戶曉,深受讀者喜愛,例如《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國王的新衣》,都是膾炙人口的隹作。


紅磚牆的哥本哈根市政廳
市政廳旁邊的童話大師安徒生像

我們的旅遊車停泊在市政廳旁的大道對面,旁邊就是佔地 20 畝,歷史悠久的歐洲著名蒂沃利公園遊樂場 ( Tivoli Friheden ),名字倒過來唸就是 I Lov It。據說是以前的丹麥國王,因為聽從賢臣意見,要讓國民有娛樂設施的建議而興建。我們的行程並不包括這花園遊樂場,所以領隊解釋,也可能是掩飾說:「它的設施當然不及迪士尼樂園」。由於未能造訪,不便評論。

詳情見網頁:https://www.tivoli.dk/en/


在市政廳附近自由活動期間,到附近的 Seven Eleven,以 23.95 丹麥克朗買了 1.75 L 的瓶裝水,比以前在法國買貴些。登車後,經短暫車程,便到達以前的商人貿易和聚居地新港

( Nyhavn )。運河兩岸和附近現在已成為遊客區。河旁一岸是多不勝數的露天餐廳和紀念品店,不少遊客和本地人怡然自得地享受歐洲少有的陽光。有些街道上方拉上一串串的丹麥國旗,增添了節日氣氛,與旁邊數層高不同顏色的 17 和 18 世紀初的建築物,組成亮麗的風景線,活像風景油畫和名信片的景色,謀殺了不少的記憶體。很久以前用過的單鏡反光相機和長短鏡頭,帶著旅遊太笨重,早已放棄並轉用傻瓜機或小型相機。起程前我在香港買的 Canon PowerShot G7 X Mark II 新相機,還未看說明書,卻正好在此剪綵試用,捕捉美景。附近還有噴泉、皇家歌劇院 ( Royal Theater ) 和運河遊船碼頭,都是拍攝的好題材。看看互聯網上有關 Nyhavn 的評語:The most photogenic spot in Copenhagen! 和 Nyhavn is a truly wonderful place, extremely picturesque. 足為佐証。乘坐運河觀光船的成人收費,約為

DKK 85 丹麥克朗。


新港美景 The most photogenic spot in Copenhagen!
新港附近的歌劇院

隨後到附近的麥當奴餐廳午膳,剛好 Double Super Cheese Burger 有優惠,每個才 20 丹麥克朗(約 24 港元)。以北歐的生活水準來說,是非常便宜的了,因為後來發覺,北歐快餐店的漢堡包,有些每個索價逾百港元。而且歐洲不少廁所均需收費,想要用該麥當奴快餐店的廁所,要先向店員取得廁所密碼鎖的密碼,鍵入才可開門,進內使用。


集合時間到了,在到遊輪碼頭乘搭遊輪到挪威奧斯陸前,我們先往一睹丹麥哥本哈根著名美人魚的風采。「她」位於丹麥哥本哈根長堤公園 ( Langelinie ) 的港口岩石上。1909 年, 嘉士伯創辦人的兒子卡爾‧雅布克森(Carl Jacobsen),沉迷於以童話故事為題材的芭蕾舞,因而委託丹麥雕塑家愛德華‧艾瑞克森創作美人魚塑像。1912 年,艾瑞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並以妻子愛琳‧埃里克森(Eline Eriksen)為藍本,雕塑了這尊美人魚像,並於 1913 年 8 月 23 日正式公開。美人魚銅像高度只有 1. 25 公尺,重量為 175 公斤。


話說美人魚紅顏薄命,曾遭遇潑漆、鋸頭、斷臂及拋入海中等不人道對待,現已完全修復。又有調查說「她」是歐洲最「搵笨」的景點!其實,旅遊時懷著平常心就好,調整一下心態,輕鬆享受旅程吧!期望太高,往往失望愈大。你總不能期望銅像既似童話公主,顧盼生姿,又傾國傾城,夢幻身裁,美若天仙吧?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撒尿小童,也只是鬧市街角一個約53 公分高的不起眼的銅像而已。


丹麥哥本哈根美人魚

幸好,美人魚雖然命途多蹇,遊客仍然爭相拍照,愛慕熱情不減。美人魚高據海旁石上,遊客都想一親香澤,靠近拍照。有父母甚至把小女兒提起,放到美人魚身旁的石上拍單人照,險象環生。我倆不想冒險,只在岸邊與她合照。因為美人魚面岸背海,坐觀光遊船的乘客,在海上反而難睹美人魚的芳容,只能做影后(後),望其項背。其實,早在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我倆曾與美人魚有一面之緣。當年,丹麥破天荒地將這件國寶送至上海丹麥館展出,我們在 40 度攝氏高溫下,參觀世界博覽會,造就了我們遠距離的邂逅。在美人魚銅像附近,就是吉菲昂噴泉 ( Gefionspringvandet ),是哥本哈根市內最大的噴泉。


欣賞完美人魚,旅遊車送大家往遊輪碼頭,登上 35,498 噸的 DFDS Crown Seaways。它有 12 層甲板,可容 2 千多人,設有售賣酒類、化妝品、奢侈品的免稅店。其他設施當然不能和近年新下水,動軋逾 22 萬噸的巨無霸遊輪媲美,卻有大遊輪欠奉的中型超市,可買到價廉物美的食品、玩具、紀念品和日用品,真是德政。酒類和超市生意不錯,看見多名外藉人士,瘋狂搶購每人起碼 6 枝的含有高酒精的透明無色 Volka,和不少乘客拖運疊成數層高,數以打計的逾百罐啤酒,才知拖行李篋購物掃貨,絕非中國人專利。自助晚餐在第 8 層的 7 Seas Buffet Restaurant,包括 1 杯酒類或果汁飲品,食品頗為豐富。


吃完晚餐,才晚上 7 時多。艙房近似劏房般窄少,據領隊說:遊輪公司根本不想乘客待在房內。最好盡量在船上其他地方消費、賭錢與購物。幸好房內有簡約的基本設備和能翻開的4張單人床。因為坐飛機和遊覽,已經差不多兩天沒洗澡和真正躺在床上睡覺,所以享受完暖水浴,準備好明天的服裝,待頭髮一乾和調較好手提電話的鬧鐘,在床上躺下,不到 1 分鐘,已經入睡。熟睡程度真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船上第八層的 7 Seas 七海自助餐廳部份食品

第 3 天(2018 年 5 月 24 日,奧斯陸日間氣溫約 18-24℃,天晴)


遊船在夜間渡過波羅的海。大概因為早睡和時差的關係,我凌晨 3 時多已經起床,叉電寫遊覽筆記,然後再睡一會。早上收拾物品,然後到 7 Seas 餐廳吃自助早餐。回房取回行李,然後到第 5 層排隊,準備上岸。乘客擠迫,離船過程中,船公司全無組織與管理,僅靠乘客自律,尚幸並無意外。大鄉里出城,我在碼頭第 1 次見到以信用咭收費的公共廁所,以前去西歐,都是真人收費的。目睹有 1 男遊客試圖以信用咭付款未果,人有三急,徒呼奈何!


上岸就是挪威首都奧斯陸 ( Oslo, Norway ),名字的意思是樹林中的一片平原,是個花園城市。挪威國土面積達 380 萬平方公里,約有 300 多個香港哪麼大,而人口郤只有 470 萬。挪威曾被丹麥、瑞典統治,祖先是維京人,以它的峽灣地形聞名,有旅行團和遊輪專線作峽灣觀光。高山多,因而挪威也是興建隧道的專家,國土只有 3% 是耕地。除盛產三文魚外,也盛產滑雪高手。挪威吉祥物是其貌不揚的長鼻 4 指有尾小精靈 Troll,是遊客愛買的紀念品。


挪威吉祥物長鼻 4 指有尾小精靈 Troll

因為擁有世界第二多的天然氣和世界第三大的北海油田,挪威是世界上最富有國家之一。於1972 年和 1994 年,先後兩次發起加入歐盟的國民公投,均未通過。雖然選擇不加入有 26 個會員國的歐盟,但它屬於《 申根公約 》的 28 個國家之一。國民可以毋須簽証,自由來往於該等國家。


我們先去收費 40 歐羅的自費項目,參觀民族博物館。那是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館,位於市中心附近,一水相隔的比格島上。室內部份展示了挪威原住民撒米人的生活狀況。這個馴鹿民族很多用品,如鞋、衣物、床墊等,均以鹿皮製成。戶外有許多從國內其他地方移來的一百七十座古式民間建築,例如中世紀木結構教堂、住宅、工作坊和馬厩等。好像香港赤柱的美利樓,是從原址中環拆件搬到赤柱砌回重建一般。其中一座搬來的木教堂,有 700 多年歷史,採用木材和結構都有加拿大土著的影子。它原有所在地的居民抗議拆遷,解決方法是在原址重建一座一模一樣的。故同樣的教堂,現在有兩座了。博物館的講解員身著古代民族服裝,與古老的室內陳設,令遊客好像返回幾百年前的世界。


有 700 多年歷史的「攣生」木教堂

博物館集中展示整個挪威的民風、傳統生活方式,展品達二十三萬件。此外,還有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的城市建築,例如舊式加油站等。挪威盛產石油,但沒有鍊油廠,污染還是留給其他國家忍受罷!故此,油價並不便宜,據當地導遊說,逢星期日汽車入油,是有優惠的。


參觀民族博物館期間,發覺以前的睡床都很短窄,便問工作人員。原來以前很多北歐人是坐著睡的,即使躺下,因天氣寒冷,避免熱量散失,也會捲曲著睡,不會大字型或伸直睡,所以床的長度較短也可以。後來參觀皇宮,一般皇室的床也不是現在的尺寸哪麼大。


離開露天博物館,就到個人認為是今次旅行團重點之一的維格蘭雕塑公園 ( Vigeland Sculpture Park ),而它居然是免費入場的!在幻燈片、明信片、旅遊指南、美術書刊和PowerPoint 見過無數次的公園,如今終於活現眼前,可以親歷其境。由 1900 年開始向市政府申請,至 1950 年完成,這座佔地 30 公頃的雕塑公園,是 挪威雕塑家古斯塔。維格蘭

( 1869-1943 ) 的畢生心血結晶。佔地 32 萬平方公尺,主題就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人生」。不論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全凝聚在花崗岩和青銅裡。212 件雕刻作品、600 多個雕像,似乎是與我們一同呼吸、活生生的人。沿著公園入口的中軸線,可到達一條橋、噴泉、生命之柱和生命之環。


維格蘭雕塑公園內的男人與小孩塑像
維格蘭雕塑公園內的男女雕像

橋上著名的雕塑憤怒的小孩,曾被偷走數次,但很受遊客龐愛,而高大的「生命之柱」,則是維格蘭最著名的作品。這件高 14 公尺的作品,是從整塊大花崗岩雕鑿出來,由三個石匠共花了 15 年時間才完成。整個柱體雕滿 121 個人體,盡顯人生百態,由下往上,每個人都呈現往上的動感,似是掙扎著往上成長。


憤怒的小孩甚受遊客龐愛
14 公尺高的生命之柱上,雕滿 121 個人體

意猶未盡地離開維格蘭雕刻公園,去到只頒發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的奧斯陸市政廳外遊覽。諾貝爾和平獎由挪威議會諾貝爾委員會負責頒發,始於 1901 年,每年 12 月 10 日舉行頒獎典禮,以表揚「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市政廳附近就是遊客區餐廳林立的卡爾約翰大道。挪威是個高消費國家,換算挪威克朗,略低於港元,但我們在附近的 MAX 快餐店享用芝士漢堡,兩個 148 挪威克朗,每個折合港幣 70多元。另購一瓶樽裝水,要 30 挪威克朗。感覺上北歐普遍收入高、福利好、環境好,但稅率高,物價高,似乎物質享受並不如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領隊說這裡泊車費昂貴,因為政府鼓勵人民用自行車和公共電車。在等候團友集合期間,還看見有有些人用滑板代步呢!領隊請團友 3:15pm 集合,結果卻有團友遲了半小時才出現。總有一少撮人,認為在歐洲買名牌包包比準時集合、不讓他人等候重要。我倆以前參加西歐團和雙牙 ( 西班牙和葡萄牙 ) 團時,已經領教過了。坐在我倆左邊後一行的女士,卻不停低聲嘀咕,咒罵這些不懂規矩的團友。導遊也「躺槍」,因為不敢得罪和提醒這些遲到的高消費「米飯班主」!


終於等齊姍姍來遲的血拼「隊友」,我們離開挪威首都奧斯陸,向著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進發。雖然沒有加入歐盟,挪威 1994 年開始,以歐洲經濟區成員國的身份,保持與歐盟的關係。因為挪威與瑞典同樣屬於在 1990 年 6 月,簽訂《 申根條約 》的國家,所以毋須停車安檢,長驅直進,很是方便。但由於車程較長,今天會先行 4 小時多,至瑞典境內的中途站嘉爾斯特 ( Karlstad ) 住宿,明早才繼續行程。近晚上 9 時,才到達當地「竹林飯店」用餐,已經分不清是晚餐,還是宵夜了。餐後約 5 分鐘車程,便到達瑞典嘉爾斯特的 Clarion Orebro Hotel,房內設備尚算不錯。旅途勞頓,梳洗和準備明天行裝後,很快便入睡。


第 4 天(2018 年 5 月 25 日,斯德哥爾摩日間氣溫約 18-24℃,天晴)


早餐的牛角包 ( Croissant) 和車厘茄 ( Cherry Tomatoes ) 很新鮮美味,連同芝士、煙三文魚和兩杯咖啡,加上餐廳裝飾黑板上筆書寫的勵志語句 “Nothing is impossible, the word itself says I'm possible!”,甚是愜意。


黑板的勵志語句與早餐,同樣愜意

8:45 am 出發,繼續 3 小時多的車程,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 Stockholm, Sweden ) 。瑞典國土由 2,500 個島組成,人口約 1,000 萬,以 IKEA 宜家傢俬馳名,受歡迎的紀念品是以前伐木工人雕刻送給家人的瑞典木馬仿製品和水晶製品。而斯德哥爾摩名字的意思是木頭的島,有近 83 萬人口,90% 的居民生活在「300 米內有綠地」的怡人環境中。它成功地把經濟發展和環保結合起來,擁有清新的空氣、純淨的水和自然的美,因而贏得 2010 年度「歐洲綠色首都」的稱號,這是由歐盟委員會首次頒發的環保獎項。市區分佈在 14 個島嶼和一個半島上,由 70 多座橋樑聯成一體,故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


我們先到外觀保存完好的斯德哥爾摩古城區中一間頗具特色的餐廳,享用旅行社名為的地道三文魚餐,包括餐湯、麵包、主菜、甜品和咖啡。主菜三文魚煎得鮮嫩,頗為美味,堪與我倆居住地加拿大溫哥華的媲美。不知地道是否指三文魚,還是似防空洞地道的用餐間?因為這間餐廳的外觀與旅遊區一般餐廳無異,有露天打著太陽傘的用餐區,但內進沿通道樓梯下行,又分成幾個用餐區,既似地道,又似防空洞。不過,這餐廳戶外和戶內的生意都不錯呢!


團友於地道餐廳享用地道三文魚餐

吃完鮮嫩的三文魚,便去參觀瓦薩 ( 戰船 ) 博物館 ( VASA MUSEET ) 。這次的當地導遊只說普通話。因為要像藝術博物館保護著名油畫般,保護戰船瓦薩號免受光害,所以燈光較暗,而且館內參觀者眾多,真的要小心保管財物。


瓦薩號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於 1626 年到 1628 年間下令建造的一艘軍艦。它以橡木製造,高 52 . 5 公尺(172英尺),闊 11 . 7 公尺(38 英尺),全長 69 公尺(226 英尺),重達 1, 200 公噸(2,600,000 磅),共有各式大炮 64 座。在當時,堪稱是世界上最昂貴、最大、最強的戰艦之一。船體和尾部有數以百計的雕刻品裝飾,每一件上面都塗有生動的色彩。1628 年 8 月 10 日作處女航,從其建造地揚帆起航。因為高大笨重,再加上在建造時,沒有填入足夠的壓艙物,在航行了不到 1 海里(博物館記載是 1,500 公尺)後,因風傾側,便進水沉沒。船上水手、士兵來不及逃生的,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333 年後,於 1961 年,才被成功打撈。其後建成放置戰船的博物館,並備有打撈上來的船上物品和遇難者骷髏、1:10 的船模型、建造、發現和打撈過程展示、參考影片和導賞團等,供人觀看。

詳情見網頁:www.vasamuseet.se


瓦薩號戰船尾部的精緻浮雕已失去原本塗有的鮮豔色彩

參觀完瓦薩博物館,便到收費 40 歐羅的自費項目,參觀 1891 年成立的 Skansen 戶外博物館。19 世紀末,Skansen 創辦人 Artur Hazelius 眼看瑞典發展迅速,農村紛紛建起工廠,他深怕瑞典的鄉村傳統被湮沒在工業化裏,於是他致力保留瑞典文化,周遊全國,蒐集傳統具代表性的建築物,諸如房屋、工藝坊、農莊等,拆件運回 Skansen 重組。這些老房子現時全部公開展覽,沒有圍欄阻隔,歡迎遊客觸摸百年舊木,感受時光洗禮的痕跡。園方在佈局上很花心思,瑞典地形狹長,南北天氣風俗各異,他們刻意把北部房屋放在園內北方,南部的老房子放在南邊,讓遊客由南至北,親眼目睹和感受瑞典風土的變化。其中一座全瑞典最高的木製教堂鐘樓,建於 1730 年代,高達 40 . 5 公尺,是教區在教堂其餘部份被焚毀後,捐贈給博物館的,甚具特色。


Skansen 戶外博物館高達 40.5 米的木製鐘樓

瑞典人熱愛大自然,斯德哥爾摩唯一的動物園就在 Skansen,蒐集了不少北歐有代表性的動物,諸如麋鹿、黑熊、短腳馬、狐狸等,種類達 70 多種。一處草地上,有一隻真馬大小的瑞典吉祥物紅木馬,鞍上有一把手。童真未泯的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馬背後,騎好拍照。38 位團友除了幾位較年青外,多已上年紀,不會學我獻醜。只有一位豐滿的女團友,請友人幫忙「托大腳」,也要騎上去拍照,結果如願以償。Skansen 戶外博物館歡迎學生參觀,並會舉行好像 6 月 6 日瑞典國慶日等節日儀式。

詳情見網頁: http://www.skansen.se/en/


瑞典吉祥物紅木馬

參觀完戶外博物館,便回古城晚膳。但回古城途中大塞車,經過美侖美的瑞典皇家劇院,6:30pm 才到達古城的寶島餐廳 Formosa。餐後在古城內紀念品街道自由活動。斯德哥爾摩最古老的舊城區(Gamla Stan),留下不少十七和十八世紀古色古香的石砌街道及古雅樓房,現有約 3,000 居民。沿途狹窄的街巷,滿佈數百間餐廳、紀念品店、商店、藝廊及博物館。竟然發覺其中一條街相隔不遠,就有兩間瑞典玻璃設計師 Mats Jonasson 的專賣店。他擅長花卉和野生動物的水晶雕刻設計,在瑞典的 Målerås 製作,並銷售至全世界。多年前,在日本銀座的松板屋百貨,我就以 2,100 ¥ 買了個他品牌的水晶馬頭雕刻擺設。城中的馳名窄巷 Alley of Mårten Trotzig 最窄處只有90公分。從古城出來,集合後,便前往今晚住宿的IBIS Styles Stockholm Hotel。


第 5 天(2018 年 5 月 26 日,斯德哥爾摩日間氣溫約 18 - 24℃,天晴)


酒店新鮮出爐的迷你牛角包味道不錯,居然吃了 7 個。配上番茄、青瓜、火雞片、烚蛋和咖啡,又是新的一天的好開始。早餐後,到坐落於國王島( Kungsholmen),面對梅拉蘭湖的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參觀。諾貝爾獎除了和平獎是每年 12 月 10 日在挪威奧斯陸頒發外,其餘的獎項,均同日在此由瑞典國王頒發。瑞典化學家阿佛烈‧諾貝爾 ( 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 ) 改良的炸藥和科研成果,令他累積了巨大財富。他對於自己改良的炸藥用於戰爭感到痛心,所以立下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從1901年開始,便創立了國際性的諾貝爾獎(英語:Nobel Prize瑞典語:Nobelpriset,挪威語:Nobelprisen),共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5個獎項,而經濟學獎則於1968年由瑞典中央銀行增設,名叫「瑞典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每個諾貝爾獎除獎牌外,還有獎金約一百萬美元,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每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都會於市政廳內藍色大廳享用晚宴,然後於黃金大廳內舉行晚會。兩者都是甚高樓底的大空間。但別被藍色大廳的名字誤導,它的主色並不是藍色,牆面全是紅磚。皆因施工期間,建築設計師視察時,覺得磚紅色塊效果比原本藍色設計更佳,就予以保留,然而在文件和紀錄上的原本名字卻並無更改。藍色大廳一角,有諾貝爾的頭像,另一角有 10,270支音管組成的管風琴。廳的其中一端有斜向上層的寬闊樓梯供儀式之用。對面牆上有近似米字的大標誌,讓嘉賓和得獎者聚焦望著,以最佳角度被傳媒、記者拍攝。另一端上層,門上方有設計師的頭像。在廳內可以感受和吸收一下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者的靈氣。


市政廳內的藍色大廳並非藍色,牆面由紅磚砌成

而黃金大廳則名副其實,真的是金璧輝煌。據說共用了一千九百萬片鍍金馬賽克小瓷磚塊建造,而部份裝飾,以真金製成。

金璧輝煌的黃金大廳

市政廳外有庭園、一列拱門長廊和梅拉蘭湖畔公園,可遙望對岸建築物。湖光山色,是拍照的好地方。市政廳後是一座於 1907 年開放,外觀宏偉的博物館 Nordiska museet,主要介紹16 世紀以來,北歐的生活方式和北歐唯一土著 - 薩米人的展覽。可惜該館並不在我們行程之內,更可惜的是返回旅遊車時,匆忙中把舊數碼相機跌了兩次。一試之下,相機再不能拍攝,Total Loss 報銷了。幸好數日前,剛在香港買了一部新數碼相機。否則,便要錯過拍攝旅程餘下美景,或者要臨急周章,在北歐另買一部代替了。


參觀完市政廳後,又到收費 45 歐羅的自費項目,參觀瑞典皇宮德寧翰宮 ( Kungliga Slottet, The Royal Palace )。三層高方形城堡結構的瑞典皇宮,是國王接待賓客和舉行慶典的地方,外表並不特別顯眼。始建於 1690 年,花了 65 年完工,是瑞典著名建築學家特裏亞爾的作品。正門由兩隻石雕獅子分立兩旁拱衛。皇宮內除雕塑外,四壁有許多精美的浮雕,華麗的大廳裡,壁上掛著歷代國王和皇后的肖像畫和裝飾掛氈,穹頂有雕刻和絢麗的繪畫,有的室內還陳設著古代的戰車兵器、珠寶、飾物、金銀器血、傢俱和手持長矛、全身披掛著鋼盔鐵甲的中世紀騎士實體模型。皇宮精粹包括迎賓室內的卡爾十一世畫廊和奧斯卡二世的書齋;國宴廳裡的克里斯提娜王后銀冠;寶庫室裡的埃里克十四世王冠和三冕館裡的舊三冕館模型等。最華麗的 Mirror Room,設計靈感明顯來自法國的凡爾賽宮。守衛宮外的是 1523 年成立的皇家衛隊,穿著傳統軍服,非常威武。我倆還見証及拍攝了在12:15pm進行的皇家衛隊隆重的換班遊行儀式呢!


德寧翰宮內的華麗裝飾
宮內的雕像:請閱網誌「自戀與拒愛」一文,內有較詳盡介紹

參觀完畢,我們又回到古城區名為將軍的 Shogun Restaurang 享用午餐,餐後在古城內自由活動。3:30 pm 集合,到碼頭乘坐 SILJA LINE 的汽車渡輪 Baltic Queen 號,橫過波羅的海,至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該船有 12 層甲板,48,915 噸,但艙房一樣猶如劏房,比數天前的DFDS Crown Seaways 更窄小,真是沒有最細,只有更細!幸好船上各處裝飾頗新和清潔。而且也有 Disco,Theater 和 Supermarket 等設施。在船上超市以 5.95 歐羅買的果仁曲奇,味道也不錯。


我們整團獲分配在第二時段 8 pm 吃自助晚餐,食品頗為豐富,各種冷熱肉類、瑞典肉丸、海鮮、串燒、各式沙律、麵包、芝士、雪糕、飲品…… 還試了糜鹿末沙律和魚子醬。飽餐一頓,才回艙房梳洗,收拾安睡。


第 6 天(2018 年 5 月 27 日,塔林日間氣溫約 18 - 20℃,天晴)


7 am船上早餐,10:30 am 抵達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塔林 ( Tallinn, Estonia ) 。以前屬於蘇聯的愛沙尼亞,地多人少,國土面積 4 萬 5 千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約 136 萬人。現時電訊業和旅遊業均很發達,有「波羅的海之虎」的稱號。塔林位於愛沙尼亞西北部,在波羅的海芬蘭灣以南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海岸線綿延 45 公里。曾經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塔林的意思是水邊居住的一群人。塔林三面環水,風景秀麗古樸,是北歐唯一一座保持著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分為現代化的新城和古城區。古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許多做生意的人,會穿著愛沙尼亞的傳統服裝招攬生意。古城中的最高建築,是聖奧拉夫大教堂。在它的塔樓上,塔林全景一覽無遺。


上岸後,先到由彼得大帝時期興建的卡德里奧皇宮 ( Kadriorg Palace ),現已改為愛沙尼亞國家藝術館,讓人參觀。館內展出當年皇室時期使用的餐具及極具歷史價值的畫作。皇宮外表和規模,當然不能和法國和俄羅斯的相提並論,比較簡樸。但是,宮外的御花園是「打卡」的好地方,我倆便和團友一家,輪流互相為對方拍照,證明曾經到此一遊。


前卡德里奧皇宮御花園

隨後,驅車到 Lady Gaga, Madonna 和多位巨星都曾經在該處演出的露天音樂廣場。這裡還會每 5 年一次舉辦盛大的音樂跳舞盛會。話說波羅的海三小國,由北而南,為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和立陶宛(Lithuania)。它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蘇聯吞併。由於三小國於二次大戰期間,與德國合作,戰後受到強烈報復與攻擊,人民遭流放及大規模屠殺。


1989 年 8 月 23 日,三小國舉行了大規模的群眾示威,200 萬人民手牽手,形成跨越三國,長達 600 公里的人鏈,被稱為「波羅的海之路」。於爭取獨立過程中,三小國採用不合作與非暴力的形式,如獻花、合唱等,因此被喻為「歌唱革命」。蘇軍在打壓獨立運動時,反而被這種非暴力形式所感動,三國於 1991 年,相繼脫離蘇聯獨立。因為它們都不足以單獨對抗俄羅斯,故採取聯合建軍原則。2004 年三國參與歐盟、北約,2007 年成為《申根公約》國,借助合作與結盟,保衛國家安全。而當年獨立運動的人鏈,就經過這露天音樂廣場。


場外設有免費流動式無水沖洗的旱廁,以供人有三急,又不懼異味者使用。歐洲多數廁所均要收費,連稍後塔林古城外的現代化商場廁所,也是如此。來自北美洲和香港的團友,可能並不習慣。


佔地甚廣的露天音樂廣場

隨後到塔林古城區觀光,旅遊車停於城堡山,附近有 2.5 公里的城牆。古城區於 1997 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古城分上城及下城區,是一處保存中世紀外貌及格調的區域。入城後,首先參觀城內唯一東正教堂,就是有多個「洋蔥頭」頂的亞歷山大立斯基教堂 ( 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 )。這是當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逃過了一次意外後,為了感謝上帝而興建,內裡不准拍照。教堂外觀與內部裝飾均充滿「東正教」色彩。而國會大廈就在教堂對面。古城裡另有尖頂的路德教基督教堂。


亞歷山大立斯基教堂
塔林國會大廈

及後,沿小街前往市政廳廣場。眼見四週盡是美麗而獨特風格的建築物,餐廳及小商店林立。餐廳的服務員和小販,穿上傳統服飾以吸引客人和招攬生意。有些售貨美女還樂意讓你拍照和與你合照,讓你試食零食,甚受遊客歡迎。


穿上傳統服飾的塔林美女

我們在古城中的「四季美」中餐館午膳。餐後在古城和附近自由活動。古城一端的盡頭,有兩個小塔樓和出口。穿過塔樓不遠處,過了馬路,就是現代化的大商場。不少流行和知名的品牌,皆有設店其中。前後幾分鐘步程,古城的遊客馬車與外邊的高層建築和商場,形成強烈的對比,讓遊客有穿越時空的感受。


從古城外望可以見到現代化的高層建築,形成強烈的古今對比

3:30 pm 集合後,乘車至碼頭,乘坐特快遊輪 Viking 維京號,前往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 Helsinki, Finland )。它的船頭有開口讓汽車駛入,船於下午 5 時啟航,約 7 時半抵達。船上設有餐廳、酒吧、超市、博彩角子機等,乘客不愁寂寞。團友們分坐各處,離船後,才在碼頭外集合。在聯合國的《 2018年世界幸福感報告 》調查中,芬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有「千島之國」或「千湖之國」的稱號,人口約 520 萬。精確來說,全國共有 188,000 個湖泊(面積 500 平方米以上的)和 179,000 個島嶼,可說是難以置信的數字。全國為大片森林所覆蓋,佔國土面積的 69 %。可耕種面積較少,僅佔 8 %。芬蘭玻璃工藝世界聞名,由於盛產木材,芬蘭的家具設計和製造業,均在世界享有盛譽。很多人認識芬蘭,大概由 Nokia 這個手提電話品牌開始。赫爾辛基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美麗城市之一,新古典主義和現代建築與廣場和公園交織,被譽為「波羅的海的女兒」,是瑞典的藝術和文化中心,有人口約 62萬。


可載車輛的特快遊輪維京號

抵埗後先前往「樂園中餐廳」晚飯。飯後天仍未黑,領隊帶我們到西布里斯紀念碑 ( Sibelius Monument ) 拍照留影。顧名思義,該紀念碑乃紀念芬蘭作曲家西布里斯而設立。他的作品《芬蘭頌》刺激起芬蘭人民強烈的民族意識,成就了抵抗俄國沙皇古拉二世殘暴統治的芬蘭獨立運動。設計看起來像風琴管,但西布里斯很少以管風琴作曲,所以設計備受批評。


西布里斯紀念碑

紀念碑設計者芬蘭藝術家 Eila Hiltunen 因而在主要雕塑旁邊加入了西布里斯的頭像,象徵和批評者們對話。紀念碑由一系列 600 多个中空的管組成,以波浪狀的方式焊接在一起,目的是捕捉西布里斯作品的神髓。紀念碑重達 24 噸,體積約為 6. 5 呎 x 28 呎 x 34 呎。


主要雕塑旁邊的西布里斯頭像

隨著回到今晚下榻的酒店 Spa Hotel Sveitsi Hotel。獲分配的酒店房間在 2 樓。未見過這種酒店的電梯,入內後要拉閘關上,經職員指導後,仍不識用。擾攘一番,結果行李要靠人力搬運上房。由於明晚已經要坐飛機回香港,今天晚上要把行李好好收拾一番。鋰電池要放在隨身行李,易碎物品好好安放,準備行裝,結果只能睡 5 個多 小時,便要起床。


第 7 天(2018 年 5 月 28 日,赫爾辛基日間氣溫約 18 - 20℃,天晴)

除了牛角包,早餐質素一般。我倆後天還要飛回溫哥華,趁酒店有 wifi,預先做了網上 check-in 和揀飛機位的手續。其實只有一對相連但不是通道的座位可供選擇,其餘都是分開的單一座位。正想搬行李下樓時,已學懂控制電梯的領隊,趕至充當「揸𨋢人」,省卻了用人手搬運的煩惱。今天第一個項目,就是參觀自費 35 歐羅的芬蘭城堡。領隊也不客氣,路途上就收取了全程小費,盛惠每位 1,120 港元。也少不了一如其他領隊,解釋除了要分給司機外,因旅遊業競爭激烈,領隊收到的小費,是要和旅遊公司分賬的,不會全數落袋,希望團友諒解。

芬蘭城堡 ( Suomenlinna Sveaborg ) 建於赫爾辛基外海 4 個小島上,是芬蘭最為重要及著名的景點。始建於 1748 年,原本是瑞典建設,用以抵抗俄羅斯的要塞和海軍基地,卻先後被瑞典、俄羅斯和芬蘭用作軍事用途。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海上要塞。在 1991 年,芬蘭城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由芬蘭教育文化部負責復原、管理與維護。島上有居民 800 多人,而每年到訪的遊客,約有 80 萬人。


早上 10 時多,我們隨著當地導遊乘渡輪前往,登島參觀。城堡重要的景點,有現在還有燈塔運作的城堡教堂、大庭院、旱船塢和稱為「古斯塔夫之劍」( Kustaannmiekka ) - 設有城牆和大炮的碉堡。此外,還有 6 間收費博物館,10 多間餐廳和咖啡廳、雜貨與工藝紀念品店、畫廊和藝術工作室、宴會和會議室、旅舍、美術學校和幼兒院等等。


芬蘭城堡島上的軍事博物館

我們參觀時,許多學生團體也正在參觀學習。有些導師還穿上傳統服飾,聲情並茂落力地表演舊日情景呢!


學生在芬蘭城堡參觀學習

導遊說島上有 108 門大炮,城堡的牆有些厚達 3 米。我們行到「古斯塔夫之劍」,在三門大炮前拍照,才折回碼頭,乘渡輪回程。

詳情見網頁: www.suomenlinna.fi


芬蘭城堡的城牆和防禦工事厚逾數公尺
芬蘭城堡「古斯塔夫之劍」其中一門大炮

芬蘭的教育聲譽頗佳,可能只是我少見多怪,渡輪上的 3 個約 8、9 歲的白人小女生吃冰棒的過程,讓我大開眼界。其中一個小女生含、舔過的冰棒,另兩個小女生卻毫不客氣,輪流拿來放到嘴裡含、舔,傳來傳去,唾液交流。光天化日,我像看著一齣恐怖的三級片,如坐針氈,為甚麼感情可以好到這樣?這應該是個學校辦的戶外學習活動 field-trip 吧?學校和家庭是怎樣教的?不知個人衛生和交叉感染為何物!不敢以偏蓋全,但願這只是個別事件。


上岸後,在碼頭附近的市區解散,領隊讓我們自由活動,或遊覽附近海傍小山上的東正教堂和享用自費午餐。為了欣賞這所東正教堂 ( Uspenski Cathedral ) 的金洋蔥頭、綠頂、深紅磚牆的宏偉建築,我倆不辭勞苦,登上小山崗。它是赫爾辛基臨海的地標之一,由 Aleksei Gornostajev 根據一所在莫斯科附近的教堂而設計。磚塊則來自現時芬蘭奧蘭群島 ( Aland ) 的 Bomarsund Fortress。該堡壘於 1854 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被摧毀。我倆內進參觀,但遊客只限停在大堂外,但准許拍攝。細心的遊客可以發現教堂總共有 13 個洋蔥金頂,代表耶蘇基督和 12 門徒。


共有13個洋蔥金頂的東正教堂Uspenski Cathedral

下山後,我倆回到在粉藍色的市政廳對面,非常熱鬧的海傍舊市集廣場 ( Market Place ),選了其中一家生意不錯的食店,享用那 13 歐羅一份的三文魚薯球雜菜午餐,才到市政廳使用免費廁所,再到市政廳門外,匯合領隊和團友。


我們沒有登上旅遊車,因為市政廳後不遠處,就是個大廣場,廣場後面連著白色外牆的赫爾辛基大教堂 ( Helsinki Cathedral ) ,附近就是赫爾辛基大學 ( Helsinki University ) ,領隊帶著我們步行前往上述景點。我倆圍著教堂繞行一圈,欣賞拍照,才返回預先已停泊在廣場旁邊,等候我們的旅遊車。


赫爾辛基大教堂

出機場前最後的景點,就是芬蘭著名的石中教堂 ( Temppeliaukio Church or Church of the Rock or Rock Church )。這所路德會教堂位於赫爾辛基的 Töölö 區,由建築師兄弟 Timo and Tuomo Suomalainen 設計,名符其實建設在岩石當中,並在 1969 年開放。其實,因為經費原因,教堂面積只有原本設計的四份之一。圓形銅頂以金屬柱支撐,金屬柱間的天窗透進天然光。由於未經加工的粗糙的岩石表面帶來極隹的音響效果,這教堂經常被用作舉行音樂會之用。教堂內的管風琴由 Veikko Virtanen 負責製作,由 3,001 管組成。每年約有 50 萬名遊客慕名到訪,入場費只是 3 歐羅。


從上層向下望石中教堂

從石中教堂出來,我們便踏上歸途,向機場進發。路上出現了預計的小塞車,但下午 4 時前,我們已抵達機場,團友們分別整理行李或辦理退稅手續。由於飛機由 7:30 pm延遲至 8:05 pm起飛,我倆在機場內的食店,用 9. 8 歐羅買了兩個杯麵充飢。領隊後來坐在我倆鄰桌,不過她早有準備,自備杯麵,但要店員加熱水,還是要收費的。由赫爾辛基飛往慕尼黑,機程約 1小時半。領隊在機上提醒我們,去了廁所才下飛機。因轉機時間緊迫,一出通道口,已經有德國漢莎航空職員,帶領我們急步到轉機的登機閘口,過程緊張,但有驚無險。由慕尼黑飛赴香港,約 10 個半小時。兩餐之間小睡一會,再拿出在香港掃貨的單據,計算一下是否要交關稅。結果,漫長的飛行時間,比想像中容易捱過了。其中一餐飛機餐,居然有鯪魚球香菇粥呢!


第 8 天(2018 年 5 月 29 日,香港日間氣溫約 28 - 32℃,天晴)


經過約 10 個半小時的機程,終於在下午 3 時 32 分,抵達香港。由於我們還要在明天 ( 5 月30 日 ) 凌晨 12:30 am,乘坐國泰航機返回溫哥華,所以我們取回行李,和領隊話別後,出閘後,立即到國泰櫃位 Check-in,這樣便不用每人帶著 40 多磅行李到處去了。放下存倉行李和取了登機證後,先到機場內的大家樂嘆個燒雞脾、火腿通粉下午茶餐,一嚐一星期沒喝的港式奶茶多奶。然後,在機場內謀殺時間,遊蕩、叉電、小睡、看手機、看人生百態、小睡……

晚上 10 時多,又再來一個焗豬扒飯晚餐,一杯凍奶茶。平時如果這樣喝咖啡、奶茶,該晚肯定睡不著,不過,今次幾十小時沒有床睡覺,飲多兩杯奶茶,相信都沒有影響。那知上飛機後約兩小時,又有晚餐。雖然選了較正常的叉燒飯餐,也無福消受,吃不下。通道位哪位先生,熟睡後,數小時未有動靜,我們也不想因為經常要去廁所,時常進出打擾他人,只有喝少些水和避免凍飲和凍食品。終於下機前不久,吃完早餐,大家都去了廁所。


算算兩日內,坐了 3 程,合共超過 24 小時的飛機,都可算是人生紀錄了!下了飛機,取回行李,立即乘的士回家,梳洗後略作收拾,便睡在床上,又是不到一分鐘,已然入睡 …… 回想這次回到香港和去北歐的旅程,天公造美,全程 17 天沒有下雨,天氣溫和。總共 6 程飛機、踏足 5 國首都、5 次船程,均接駁順利,沒有遺失物品,出入平安,著實感恩!


Commentaires


© 2023  No content and photographs can be reproduced without written consent by the artist, 

    writer and photographer. For comment, collaboration, purchase, enquiry and information,

    please e-mail to novelwriter@hotmail.com  Thank you.

© 2023  版權所有,所有本網頁內容,文字及照片,未經作者授權,嚴禁任何形式之電子或實體翻印、

    轉載。如 蒙惠賜寶貴意見、合作、購買、聯絡與查詢,請電郵至  novelwriter@hotmail.com,謝謝。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