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歐洲遊記系列 七之(一) 10 天歐洲 6 國遊

  • Writer: 紫桂 Purple Laurel
    紫桂 Purple Laurel
  • Aug 6, 2018
  • 17 min read

Updated: Jul 5, 2020

「10 天歐洲 6 國皇牌精選假期」是旅行社對此團的稱謂,真正的意思大概是:領隊將會帶您去看遍普通香港人第一次去歐洲必到的景點,包括意大利、梵蒂岡、奧地利、列支登士敦、瑞士、法國。由於這是多年前的旅行的遊記,所以凡是提及有關金額,肯定已經因通貨膨漲上升,只能當作初步參考。幸好「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除了威尼斯要在水淹前到訪外,景點名勝尚在,讓我們在回憶中再出發!

第 1 天(8 月 2 日,天晴炎熱):

傍晚到達機場,向領隊 Lawrence 報到,全團共有 36人。入了禁區內,吃過晚餐,在晚上 11 時許出發,乘搭英國航空公司客機出發前往倫敦(London),機程約 12 小時 40 分鐘。在機上吃過 2 餐和半睡半醒之後,看了電影《殺神少女:漢娜》Hanna的一部份,又再睡著。機艙內再亮燈後,吃過早餐,航機便在倫敦希斯路機場(Heathrow Airport, London)降落,機場內已開設了 2012 倫敦奧運紀念品專門店。我們轉機飛赴意 大利 (Italy)的名城羅馬(Rome),機程約 2 小時多。


機場內的 2012 倫敦奧運紀念品專門店

第 2 天(8 月 3 日,天晴炎熱):

不是一日建成的羅馬,以晴天歡迎我們。辦好入境手續後,立即開始行程。先到只有 0.44 平方公里的宗教聖地小國梵蒂岡(Vatican)參觀。正值全球旅遊旺季,到處都擠滿遊客。大家排隊參觀耗時 150 載才建成的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 Basilica),它前面有教宗為信眾祝福的巨型廣場。廣場兩旁有圓柱廊;廣場上建有噴泉和方尖碑。教堂前牆上和柱廊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有宗教人物的塑像。


全世界最大的聖彼得大教堂

這所長逾 180 米,全世界最大的教堂,以文藝復興形式的設計建造和裝飾,大量的巨型大理石雕刻及彩色馬賽克鑲嵌的巨型壁畫,真的令人嘆為觀止,目不暇給。例如米高安哲奴於 1498 年完成的聖母哀悼基督像,以石材表現出面孔、肌肉和衣摺的高超技巧,曾經損毀復修的部份與原作配合得天衣無縫,堪稱巧奪天工。


米高安哲奴的聖母哀悼基督像

特別為這次旅程買的 Sony DSC-WX7 一千六百萬像素的儍瓜相機大派用場,選它為了 2.6 的略大光圈、CMOS 感應器和影暗位表現不錯,即場謀殺了不少記憶體。遺憾的是隨團領隊實在太喜歡講解了,先在教堂外被團友投訴講解得太久,不放團友入內;繼而因在教堂內搶了當地導遊的講解工作,結果被教堂職員帶走罰款。


一眾團友在離廣場不遠的使館區集合,便到羅馬市內一間溫州人開設的中式酒樓午膳,5 餸 1湯,白飯任「莊」。煮沸的飲用水卻很矜貴,故此,不可如在中國內地、香港般用以洗杯、碟、碗、筷。為了準備在攝氏 30 多度下的戶外觀光活動,膳後大家都乖乖地買了瓶裝水。因為意大利自來水以地下水為主,礦物質太豐富,煮沸後有泡狀礦物質浮面,看起來有點恐怖,飲後有礙健康,故當地人也要購買以減少了礦物質的瓶裝水作飲用,價錢視乎容量和牌子而定,多由 1 至 4 歐元不等,我們唯有入鄉隨俗。


午膳後,在等候旅遊車時,已有纔嘴的團友忍不住光顧鄰近的 Pizza 店。意大利 Pizza 一般不會如香港那麼多不同的餡料和口味,因為他國食物引入香港,少不免會作出迎合香港人口味的改變。


新鮮出爐的真正意大利薄餅

午餐後,前赴羅馬鬥獸場(Colosseum),附近有不少古羅馬廣場廢墟遺迹。鬥獸場這個年代久遠的祭祀、表演、格鬥場地,可容納4萬人之譜,媲美紅磡體育館,是多齣電影的拍攝地點。因為火山活動和建材被人挪用而有不少損毁,部份將就重建,而原有每個圓拱下的雕塑人像,早被搬到博物館了。法國境內有許多凱旋門,鬥獸場附近就是君士坦丁凱旋門(Aeco Di Costantino),大家當然不會錯過拍攝到此一遊的機會。


部分已經修建的鬥獸場

羅馬有 3 多,就是噴泉、廣場和雕塑。故此,羅馬的噴泉幾乎無處不在,大大小小共 3,000 多座。旅遊車把我們送到有「許願泉」或「少女噴泉」之稱的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附近。領隊帶我們行到這個有很多精緻雕像的美麗噴泉,每尊雕像都是一件完美的藝術作品,難怪成為已故女星柯德莉夏萍主演著名電影《羅馬假期》的場景之一。所以,這個噴泉又多了一個稱號 — 愛情池,為噴泉增添了浪漫色彩。


許願池建於公元 1762 年,是羅馬眾多噴泉中最大和年紀較輕的一座,由著名建築師Nicola Salvi設計,位於三叉路口,故被名為 Trevi。許願池的池水引自「貞女水道」(Aqua Vergine),背景是一座宏偉的海神宮。宮殿的正中央是駕著海馬戰車的英偉海神 Neptune,兩旁有兩位代表富足與健康的女水神侍候。而在宮殿的上方還站著分別代表四季的四位少女。


有「許願泉」之稱的特萊維噴泉,遊客泛濫

導遊告訴我們有關許願泉的傳說:「從肩上投出一個錢幣入噴泉,你可重臨羅馬;投第二個,可得美滿姻緣;投第三個,順利離婚,另覓良緣,皆因意大利人追求浪漫。」「當然只是說笑,第三個是幸福快樂。不過,如果你投紙幣,別忘了先告訴我,讓我……」他補充說。


在意大利,買飲用水要付錢,去洗手間當然也不能倖免,除非順道光顧一下商店……

所以我們就光顧了領隊介紹的雪糕店,一試馳名的意大利雪榚。選了開心果和奇異果味的,味道挺不錯。也到附近的店舖,買了導遊推薦說比巴馬火腿更正的聖丹尼奧火腿一試。歐洲物價普遍不便宜,但也有例外,物離鄉貴,意大利火腿自然是在意大利便宜些。每 100 克約 3 歐羅,比香港平得多,也順道買了瓶裝水。隨領隊穿街過巷行回旅遊車。明早便會離開羅馬,故今晚將會到羅馬市郊的 4 星酒店(Hotel Roma Domus)住宿,以避開明早的市內塞車。


美味的意大利火腿令人垂涎

抵達酒店稍事安頓後,在酒店內的餐廳吃豐富的 3 道菜的意大利晚餐。意粉在香港及許多地方通常作為主食,但在意大利卻是頭盆(appetizer),麵包當然是每餐都有的,種類多寡則視乎餐廳而定。這晚的頭盆就是 lasagna 千層肉醬意粉,份量充足,主菜是薯角伴磨菇豬柳,甜品是提拉米蘇,加上各種美味麵包和紅酒 相機和錄影機充電和梳洗休息。


第 3 天(8 月 4 日,天晴炎熱):

導遊預卜因時差和歐洲 3、4 點天亮關係,很多團友會很早起床便再睡不著,但我倆卻因疲倦,睡到已調較比 Morning Call 早 15 分鐘的手提電話鬧鐘響起才起床。匆匆梳洗過後,在酒店餐廳吃過豐富的西式自助早餐,便出發往「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 佛羅倫斯(Florence),即是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高速公路途經的山上,不時可見大小城堡,據說是以前的人逃避戰亂,因此搬到山上所建,因為地形易守難攻。


佛羅倫斯保存完好,色調和諧,相信有嚴格的高度、建築限制,所以沒有玻璃幕牆的高樓大廈破壞整體景觀。我們到達全市最高點,有以銅仿製大衛像的米高安哲奴廣場 (Michelangelo Square)觀光。附近地點曾經是無線電視劇「衝上雲霄」的外景拍攝場地,怪不得覺得有似曾相識之感。


米高安哲奴廣場上以銅仿製的大衛像

該廣場居高臨下,可俯瞰全市和聖母之花大教堂(Santa Cross Basilica),團友們在最佳地點拍攝以市景為背景的靚相。恰巧有兩對溫洲新人在長陣房車旁拍攝結婚照,我們也分享了他們的喜悅。在紀念品攤檔逛了一會,就返回旅遊車,到餐廳享用 4 道菜的意大利午餐。除 Pizza 外,頭盆是海鮮意粉,主菜是雞扒薯角,甜品是雪榚。


於米高安哲奴廣場俯瞰佛羅倫斯

餐後,經安奴河(Dumo River)到自費 30 歐羅的項目,就是參觀聞名已久,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比薩斜塔(Pisa Leaning Tower)。斜塔所在地比薩是佛羅倫斯附近的一個小城市,是著名物理學家伽里略的出生地。由於旅遊車不准駛入,故此,要步行穿過街道和紀念品店攤檔,才可抵達以比薩斜塔與聖十架教堂及洗禮堂組成的漂亮建築群。


比薩斜塔與聖十架教堂及洗禮堂組成的漂亮的建築群

比薩斜塔其實是比薩教堂 (Duomo)的一部份,共有8層的斜塔呈圓柱形,每層均以優美的裝飾柱環繞著,真正支撐整座塔的是內層厚實的牆壁。遊客喜歡假扮用力推著傾斜的比薩斜塔拍照。領隊提醒我們:「遊客多的地方,自然引來不少的職業『扒手』,所以要特別小心。」回到旅遊車,便向水都威尼斯進發。


聞名遐邇的比薩斜塔

傍晚抵達中途站 Padova 的喜來登酒店(Hotel Sheraton Padova),放好行李,到酒店餐廳晚膳。頭盆是鮮茄長通粉,主菜為菠菜魚柳,甜品是西瓜。


第 4 天(8 月 5 日,早午天晴炎熱,傍晚有雨):

在酒店內吃過西式自助早餐,便出發到渡輪碼頭,乘船到威尼斯(Venice)。碼頭附近泊有多艘豪華遊輪,成了拍攝的目標。遊客開始湧現,登小渡輪前後,導遊再次提醒我們小心財物。威尼斯被認為是全球最浪漫的城市之一,甚至被稱為「亞得里亞海的女王」。

這座被潟湖環繞的古老城市,由 118 個大小島嶼以 4 百條小橋連在一起組成,它靠一條長堤與大陸相連。領隊說:「逃避戰亂一是避到山上,另一個方法,就是如威尼斯人一般,避到海島上。」


水道縱橫的威尼斯

上岸後集合,經過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不由你不嘆息,因為意大利政府財政緊絀,欠款維修,要由商業名牌贊助,所以幾塊巨型名牌商品廣告牌,差點兒遮蓋了嘆息橋,真是大煞風景。名副其實,令人嘆息!隨著領隊到達佈滿遊客的聖馬可廣場(San Marco Plaza)和旁邊的聖馬可大教堂 (Basilica San Marco)參觀拍照。廣場三面都有餐廳、商店和露天茶座。遊記開始時提到遊威尼斯趁早,尤其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地勢最低點,所以漲潮或下大雨時,總是最先被水淹的地方。看過照片,因為在互聯網上看過照片,曾經見過聖馬可廣場被水淹到露天餐廳接近桌面的高度呢!


熙來攘往的聖馬可廣場一角

無懼禽流感,廣場上不少遊客都在餵鴿子,包括很多可愛的小朋友。


不少遊客在餵不愁飢餓的鴿子

沿途不少店鋪都有各式面具出售,設計、材料和價格都很多元化,別具特色,令人想起著名的威尼斯面具嘉年華。


豐儉由人的面具紀念品

隨導遊觀光完畢,領隊推銷每位 25 歐羅的地道水都黑色平底船 — 貢多拉(Gondola)遊,我倆和另一來自美國的 4 人家庭組成一船,一起遊覽這個水都風貌。坐貢多拉於水巷和拱橋下穿梭,作水上觀光其中一個優點,就是提供了陸上觀光欠奉的特別攝影角度和能近觀建築物。有些船夫更會一邊搖櫓,一邊引吭高歌;有些船上則有樂師拉手風琴演奏助興,使航程另有一番風味。


遊威尼斯必試的貢多拉Gondola船河

遊完貢多拉船河,隨著領隊鑽進橫街窄巷的一所餐廳,享用別具風味的地道意大利餐。麵包後,頭盆是墨魚汁麵,主菜是蝦、墨魚圈和炸小魚組成的海鮮拼盤,甜品是提拉美蘇雪榚。餐後,乘小渡輪回程,在碼頭附近的紀念品攤檔,購買了鎖匙扣等小紀念品。


蝦、墨魚圈和炸小魚海鮮小拼盤

登車後,離開意大利國境,前赴奧地利(Austria)的市鎮茵斯布魯克(Innsbruck)。途中下起雨來,但見沿途奧地利山上的草坡和樹林,都很翠綠漂亮和修剪得很整齊,不禁令我們想起經典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的畫面。路上亦可見到前冬季奧運會的滑雪比賽跳台。旅遊車駛進茵斯布魯克,大家下車遊覽。據領隊說,一個街段(Block)上,每間屋都要髹上不同的顏色,顏色要得到市政府准許。可能都是粉色系列,雖然顏色不一,看起來倒很和諧。我們參觀了位於市內舊城區的金屋頂(Golden Roof),附近有不少供應酒類的有帳篷路邊餐廳和奧地利皇室的夏宮。試了領隊介紹的芝心香腸和麵包,可能天正下著雨,較為涼快,加上略為肚餓,覺得頗為美味。吃完才行回附近今晚入住的酒店 Hotel Grauer Bar。


茵斯布魯克的路邊餐廳供應高身杯啤酒

酒店餐廳的一半在玻璃天幕下,很有特色。晚餐的忌廉菜湯後,是煮得比較過熟的茄汁雞伴飯,幸好甜品的鮮忌廉、奶油汁伴蘋果批很好吃,挽回不少分數。


酒店內附設一半在玻璃天幕下的餐廳

第 5 天(8 月 6 日,早午天晴炎熱,傍晚有雨):

在酒店吃自助早餐,嘆完兩杯美味的 Cappuccino 後,出發到位於奧地利 Wattens 的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Swarovski Crystal World)參觀。從展館外以植物修剪而成的阿爾卑斯綠色巨人噴泉開始,走進黑暗的水晶世界。


水晶世界外的阿爾卑斯綠色巨人噴泉池

內有 12 個展廳,分別展出利用水晶創作閃爍生光的不同風格的藝術品,當中包括全球最大和最小的水晶石,和價值億元鑲有 12 噸水晶的水晶牆。最後,當然是遊客最愛的大型展銷廳,大家都購買了水晶紀念品。我倆也趁高興買了 4 枝筆桿內藏過百粒小水晶的原子筆作為手信和紀念品。


展銷廳內的螺旋形水晶座椅

集合前,先到洗手間,洗手間內的鏡面都鑲有大小不一的水晶。按下出水掣,水龍頭出水時,還會泛著藍光呢!好奇的我,當然影下以作記錄。


水龍頭出水時還會泛著藍光

參觀完水晶世界,便向以郵政服務而聞名的小國列支登士敦(Liechtenstein)的首都華多玆(Vaduz)進發,途經長 14 公里的世界第三長隧道。這小國內3萬多國民無須繳稅,治安良好。下車行經市內街道,抬頭可見山上國王居住的城堡。市內正舉行沙灘排球比賽嘉年華,相信全市大部份人都來到趁熱鬧。街道上有不少雕塑藝術品,地上有大型郵票裝飾,都是拍照的好題材。


街道地面上有大型郵票裝飾

還有各式小檔,為小朋友作面部彩繪的街頭藝術家,還停下工作,讓我拍照呢!


友善的街頭藝術家暫停創作讓我拍照

行到遊客必到的郵局,門口有曾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放置的鐘。遊客都在郵局內搶購郵票和紀念品。參觀完郵局,隨原路行到一間裝飾頗具特色的酒店(Hotel Adler Vaduz)內的餐廳午膳。牆上和燈飾上都用了圓形人面圖像,桌上、窗旁均有鐵造的皇冠裝飾。頑皮的團友冒著被侍應提醒不應移動裝飾之險,戴上鐵皇冠拍照。忌廉湯送麵包後,是脆皮香腸茄汁長通粉,甜品是朱古力 muffin,份量剛好。


Hotel Adler Vaduz內餐廳一角

餐後向瑞士(Switzerland)的琉森(Luzern)進發。遊覽歐洲就有這個好處,一天之內可以去幾個國家,見到多姿多采的不同風土人情。雖云走馬看花,但能夠盡量利用有限的假期,可以多看幾個異國的風土人情,不失為時間寶貴的現代人自我安慰的借口。


瑞士主要收入順序來自旅遊、銀行業和藥品、化妝品、機械工業等。它面積是香港十多倍,人口卻比香港少一百萬,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國家之一。在雨中抵達琉森,約好集合時間,便開始自由活動。下車地點在琉森湖畔,遊客可以麵包餵天鵝。附近是寶齊萊瑞士鐘錶專門店。店高數層,除各種名錶外,也賣其他名牌貨品,正好讓大家見識中國同胞掃貨的熱情和豪氣。在微雨中集合,領隊帶我們經過天鵝廣場、繁花似錦的木橋(Chapel Bridge)和十角水塔(Wasserturm)。河畔有酒吧區,過橋後行了數分鐘,才回到下榻的 Hotel Astoria。


繁花似錦的木橋,附近有天鵝巡游

在酒店內據領隊說是米芝蓮星級的餐廳享用晚餐,先來個醒胃酸汁雜菜沙律和各式麵包,主菜是脆薯餅伴磨菇汁豬扒,甜品是朱古力三角蛋糕。這回有紅酒也不敢享用,怕喝醉了。每天晚餐都份量充足,所以,像每次旅遊帶同作後備糧食的方便麵,因為膳食不錯,變得無用武之地。


米芝蓮星級主菜是脆薯餅伴磨菇汁豬扒

第 6 天(8 月 7 日,天陰有雨):

早上在酒店內吃過西式自助早餐,便在雨中出發到獅子紀念碑(Lion Monument),它是紀念曾經保護被軟禁中的法皇路易十六的 800 個瑞士僱傭兵的石雕。


雨中的獅子紀念碑

參觀完畢,上車後,向英格堡高地(Engelberg)進發。我們接連乘搭了3種不同的吊車,才登上高達海拔 10,000 呎,即 3,020 公尺的鐵力士峰 (Mt. Titlis),最後的 1 程,是乘坐瑞士首創的 360 度旋轉觀光吊車 (Rotair Cable Car)。山峰終年積雪,峰頂吊車站共有數層,內有餐廳和多間紀念品店。多次想到戶外拍攝雪頂群山的磅礡氣勢,惜因霧氣來回縈繞不去,始終未能成事。我們參觀了萬年冰洞,在上下左右全是冰雪的甬道和洞穴內拍照留念,才到雪山餐廳享用雪山罕有的中式團體餐。


置身於海拔10,000呎的鐵力士峰萬年冰洞中

聽說該餐廳廚師來自香港,而五味菜餚 — 香腸、雞翼、雜菜粉絲、牛肉、豆角與白飯,任添任食。飽餐後到觀景台,在雲霧中觀看阿爾卑斯山的風光。然後到播放瑞士旅遊宣傳片的休息室內的舒適躺椅上小寐,才到莫凡彼冰淇淋店 Movenpick 買了美味的開心果脆筒雪榚享用。在雪山頂車站內,外望雪景食雪榚,「寒天飲雪水;雪山食雪榚」,別有一番滋味。下山集合,乘車離開瑞士,向法國的波本(Beaune)進發。吊車勞頓,大家在車程上,正好休息一下。


傍晚時份,抵達渡假酒店 Hotel Novotel Beaune。晚餐的頭盆是法國蝸牛,吃完蝸牛,還可以麵包蘸青苔似的醬汁吃。主菜是牛扒鮮茄寬條麵,再來朱古力夾層蛋糕,捧腹而歸。避免長成大肚腩,飯後到酒店的室外泳池旁散步和小坐,才上房休息。


頭盆是法國蝸牛

第 7 天(8 月 8 日,天晴炎熱):

在酒店內吃過西式自助早餐,便向迷人的浪漫之都 — 巴黎(Paris)進發。到達後,就是全團女士最雀躍期待的節目,到市中心的百貨公司瘋狂掃貨。領隊帶我們到兩大百貨公司,包括巴黎老佛爺百貨商場 (Galleries Lafayette)和春天百貨公司奧斯曼店 (Printemps Haussmann)。它們都擠滿了慷慨、豪氣的祖國同胞,令名牌手袋店門外,出現排隊長龍,而店員、保安、退稅部門職員,均應接不暇。


巴黎老佛爺百貨商場內的豪裝

我倆自然不能和富有的同胞們競爭,行了一會,便行出商場,到附近建築宏偉的歌劇院和國家音樂廳,進行多角度拍攝。集合時,當然有團友因血拼遲到,但看到她們拿著戰利品時心滿意足的笑容,好像全部包包都是免費似的,你就不忍心怪責她們。


金璧輝煌的國家音樂廳

點齊團友後,到歷史悠久,名為「菜根香」的百年老店餐廳晚膳。六餸一湯,味道尚可。餐廳洗手間倒很先進環保,坐進去如無動作,竟會自動關燈省電,嚇煞女團友,以為舊建築物鬧鬼,原來只是廁所內電燈裝有 Motion Sensor,虛驚一場。


餐後還有兩個節目。首先到塞納河乘觀光船漫遊 (Le seine River Cruise),欣賞兩岸景色。觀光船沿河經過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與多座橋樑。


塞納河上的浪漫夜景

日落襯托著巴黎鐵塔的景緻,美不勝收,真是 「夕陽無限好,何懼近黃昏?」難怪消秏了大量記憶體。巴黎被稱為浪漫花都,實至名歸。船程頗長,可謂值回票價,其實也不知是多少歐羅,因為這是行程內包括的節目。領隊細心安排的旅遊時間,涵蓋了由行將日落至入黑,值得一讚。


船上欣賞巴黎鐵塔的夜景

節目還未完畢,晚上10 時許,我們還到據說是全歐洲最高建築物,樓高 56 層的蒙柏納斯大廈頂層觀景台,觀看巴黎夜景。本地人憎惡這建築物,因為與周遭環境極不協調。360 度的巴黎夜景讓團友考驗、比較各品牌相機的夜攝解像能力後,才盡興而回我們在巴黎連住兩晚的凡爾賽假日酒店 Hotel Holiday Inn Bougival - Versailles。相對其他單鏡反光與貴價相機的拍攝質素和效果,我的瓜機當然望塵莫及!


於蒙柏納斯大廈頂層觀景台,觀看巴黎夜景

第 8 天(8 月 9 日,天晴炎熱):

在該酒店餐廳工作的兩夫婦曾經旅居香港,會說廣東話,「他鄉遇故知」,培添親切。吃完自助早餐,就由當地女導遊帶領我們在巴黎市內參觀。該導遊是旅居華人,大概悠閑慣了,車程上講解如背書、催眠,無甚抑揚頓挫,被團友投訴。幸好第二天,她帶領我參觀羅浮宮,大概經過團領隊反映提點,講解大有進步。我們先到香雪麗榭大道上的凱旋門(The Arc de Triomphe)參觀拍照。


香雪麗榭大道上的凱旋門

下車後,我踏到一粒硬殼果,領隊拿起剝開解釋,原來內裡有兩粒栗子。 參觀完凱旋門,便 到艾菲爾鐵塔不遠處觀賞拍照。導遊解釋:因為太近反而很難拍得鐵塔全景。團友又有機會玩摸著塔頂的借位疊影照片。我們受不住賣紀念品的人苦纏,除買了鎖匙扣外,還買了個呎來高的金屬巴黎鐵塔擺設。幸好該鐵塔擺設可拆開為兩部份,否則,很難帶回香港。


艾菲爾鐵塔於1889 年完工。初名為「三百米塔」,後以其設計師居斯塔夫‧艾菲爾的名字命名。鐵塔是世界上最多人付費參觀的名勝古跡,2011 年約有 698 萬人參觀,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三億人。1991 年,艾菲爾鐵塔連同巴黎塞納河沿岸地區被列入世界遺產。


艾菲爾鐵塔全貌

繼而去到昔日法國大革命斷頭台所在地的協和廣場 (Palace De La Concorde), 觀看以16 kg 黃金鋪頂,原為教堂的拿破侖墓(Napoleon Tomb)。


協和廣場上黃金鋪頂,原本是教堂的拿破侖墓

隨後我們便向有藝術天堂之稱的蒙馬特山(Montmatre)進發。領隊在車上千叮萬囑,大家小心個人物品,因為遊客多的地方,扒手、老千特別多。老千多為黑人和吉卜賽人,有叫你簽名捐獻的;有以幼繩縛著你的手指織辮子勒索才放的;有假扮被非禮敲詐的;甚至如香港擺紙盒檔,3 公紙牌做媒騙人的……當地警方掃之不盡。據說,即使拉了人,10 多分鐘就會釋放,甚至落案填表,職業一欄,被捕者會自認是扒手的。所以,外來遊客只好自求多福了。


未到小山頂,已可看見山上潔白的聖心教堂(Basllique Du Sacre Coeur),怪不得巴黎人稱它為白教堂。教堂附近堆滿了遊客和混飯吃的人,這是巴黎的最高點。站在教堂前的威特利廣場,可眺望大半個巴黎。


蒙馬特山上潔白的聖心教堂

沿教堂側的路前行,經過紀念品店和酒吧 Café,就到畫家村 (Painter Village)。十九世紀末的著名畫家,如高更、雷諾瓦、盧梭等印象派畫家,都曾流連在蒙馬特區的咖啡店;而立體派的畢加索、巴羅克更曾在此居住,渡過創作生涯。畫家村中間是藝術家市集,讓藝術家們賣他們的作品,有些藝術家正在即場創作和替遊客畫素描謀生。回到山下,再次到昨天午膳的百樂軒中餐館用餐。


蒙馬特山藝術家市集一角

餐後到自費 30 歐羅的項目,就是到金壁輝煌的凡爾賽宮參觀,排隊時陽光燦爛。宮內名畫、雕塑琳琅滿目,內部畫棟雕樑,建築外面部份正在翻新,鋪上金箔。


遊客要排隊進入凡爾賽宮參觀

我們在入口附近領取了聆聽講解的器材,選了語言後,按入該地方編號,就會播放有關展品的講解。跟著開始參觀,遊客甚多,摩肩接踵。可惜凡爾賽宮原本不是博物館,觀賞藝術名作時,有些地方稍嫌昏暗,燈光照明方面尚可改善。可能也是不想藝術品受強光照射而受損,但能得睹真跡,仍是值回票價。


金壁輝煌的凡爾賽宮

晚餐到著名餐廳享用正宗法國大餐,淺嘗過淺粉紅色的餐前酒後,品嘗法國洋蔥湯。頭盆是鵝肝醬,塗在麵包上享用。換上紅酒後,主菜是薯餅伴橙鴨,軟而入味,鴨肉易與鴨腿骨分離,伴以紅酒,團友們均擊節讚賞。甜品的蛋糕大概太美味了,忘了為它拍攝照片,已經吃完…… 好節目真係唔好俾佢停……


主菜是薯餅伴橙鴨

所以,我倆和 11 位團友餐後乖乖每位奉上120 歐羅,讓永安旅行社當地職員分兩部小巴專車,把我們總共 13 個團友送到位於蒙馬特山腳,馳名的紅磨坊夜總會(Moulin Rouge),欣賞兒童不宜觀看的表演。由於有裸體的表演,全程不准拍攝、錄影,只能附上旅行社宣傳照片了。其實該表演與許多年前,我們在賭城拉斯維加斯觀看的 MGM 歌舞騷近似,紅磨坊舞台還沒有那麼大;演員人數也少一些。不過,肯肯舞、魔術、雜技、歌舞劇、體能平衡、手影戲、小丑等,節目精彩,沒有冷場,加上兩杯飲品,本應盡興而歸,但是該當地司機運用GPS 導航,仍然送給我們一個免費巴黎夜遊車河。原本約半小時回酒店的車程,不認得路的他,左穿右插兼行上付費高速公路,弄足一小時,才把我們和幾位團友送回酒店,時維午夜 12 時許。匆匆回房收拾行裝,準備明天返港。


旅行社宣傳照片~紅磨坊夜總會

旅行社宣傳照片~紅磨坊夜總會的照歌舞表演

第 9 天(8 月 10 日,天晴炎熱):

在酒店吃過早餐,就到全團都參加的自費節目,參觀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文化瑰寶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建於 12 世紀的羅浮宮,最初為抵禦維京人的城堡。法皇查理五世將之擴建為皇宮,開始蒐集各地珍貴文物,並於 1793 年成為國立美術博物館。裡面名畫、雕塑、珍品,多如天上繁星。


羅浮宮外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

當地女導遊這次帶領得不錯,如果我們離得太遠,她便透過無線咪呼喚和等待我們,在稍前處等待。「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百聞不如一見,能欣賞到一眾殿堂級大師的經典作品,可謂不枉此行。


不少以前我在加拿大 UBC 藝術系時讀過的、見過的投影片上的繪畫、雕塑真跡和更多的名作,全都活現眼前。我們當然不會錯過鎮宮三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米羅的維納斯雕像》(Vénus de Milo / Aphrodite)和《勝利女神像》(Nike of Samothrace / The 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鎮館三寶之一的《Vénus de Milo》

鎮館三寶之一的《Nike of Samothrace》

遊客排隊觀看《Mona Lisa》

其實,羅浮宮中珍品無數, 各花入各眼, 鎮宮三寶和宮中你最喜愛的 3 件藝術品,有可能完全不同哩!例如:沉睡的陰陽人《Hermaphroditos Asleep》和安格爾 1814 年的作品《The Grand Odalisque》,都留給我深刻的印象。沉睡的陰陽人的人體部份,是在 1608 年被掘出的出土文物。1620 年,雕塑家 Gian Lorenzo Bernini 以 60 scudi (當時的意大利貨幣單位) 收費,去創作現時承托雕像的鈕飾墊褥,像真程度讓大家都想測試它的真偽。這作品要作 360 度環欣賞,以大理石雕刻而成,布褶、墊褥、肌肉都細緻地呈現,雙性人的意念原來早已被藝術家用作創作的題材。人體和墊褥雕刻風格一致,如果不細心觀察或無人預告,未必可以看出兩者是由是不同藝術家操刀的。


沉睡的陰陽人《Hermaphroditos Asleep》背面

沉睡的陰陽人《Hermaphroditos Asleep》的正側面

這幅羅浮宮在 1899 年購入名為《The Grand Odalisque》「大宮女」的油畫,是由拿破崙的姊妹向畫家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委託訂製的。作品展示出畫家由新古典主義

( Neoclassicism ) 轉向浪漫主義 ( Romanticism ) 的風格。畫中的宮女,由於延長了的身體畫法,與真實人體結構不同,而在當時崇尚寫實的風氣下,廣受批評。但其延長了人體的畫法,展現出嫵媚異常的人體美和宮廷女性肌膚細膩、骨肉均勻的特殊之處。表現手法別樹一幟,是值得欣賞的傑作。


安格爾1814年的作品大宮女《The Grand Odalisque 》

參觀完畢,在美食廣場用膳後,步出羅浮宮,到附近的小凱旋門拍照,才前往戴高樂機場 (Aéroport Paris-Charles-de-Gaullee),途中當然少不了收小費的重要環節。40 分鐘後,經倫敦轉機回港。


羅浮宮附近的小凱旋門

第 10 天(8 月11日,天晴炎熱):

在機上看了電影逆天潛能《Limitless》的大部份,才倦極入睡。下午 1 時多,安抵香港,香港也以晴天歡迎我們,旅程完滿結束。

Comments


© 2023  No content and photographs can be reproduced without written consent by the artist, 

    writer and photographer. For comment, collaboration, purchase, enquiry and information,

    please e-mail to novelwriter@hotmail.com  Thank you.

© 2023  版權所有,所有本網頁內容,文字及照片,未經作者授權,嚴禁任何形式之電子或實體翻印、

    轉載。如 蒙惠賜寶貴意見、合作、購買、聯絡與查詢,請電郵至  novelwriter@hotmail.com,謝謝。

bottom of page